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 ||||||||||||||||||||||||||||||||||||||||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當代議題討論遠距教學 (英文)DISCUSSION IN CONTEMPORARY ISSUES |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社碩專一 |
|||||||||||||||||||||||||||||||||||||||
授課教師 Instructor:劉怡寧 | ||||||||||||||||||||||||||||||||||||||||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WSO77401 |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 分組組別 Section:遠距教學 | ||||||||||||||||||||||||||||||||||||||
人數限制 Class Size:7 |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 學分數 Credit(s):3 | ||||||||||||||||||||||||||||||||||||||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三ABC |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1月12日19時08分 | |||||||||||||||||||||||||||||||||||||||
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 ||||||||||||||||||||||||||||||||||||||||
|
||||||||||||||||||||||||||||||||||||||||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
||||||||||||||||||||||||||||||||||||||||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各週指定閱讀如下: 打*者,為延伸閱讀 2.23課程導論:為什麼要認識當代議題?如何從社會學視角探索當代議題? 3.2政治社會議題(一):國家認同與民族主義 蕭阿勤、汪宏倫,2016,《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 經驗與理論的反思》,共466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導言:族群化、國族化的政治、文化與情感/蕭阿勤;結語:對「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的省思/汪宏倫。) *Anderson, Benedict著,陳信宏譯,2019,《全球化的時代: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想像》。臺北市:衛城出版。 3.9政治社會議題(二):轉型正義 汪宏倫,2021,〈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思想》,42:1-61。 *汪宏倫,2016,〈戰爭與社會:對「二戰結束七十週年」的觀察與反思〉,《國史研究通訊》,第10期,頁123-133。 3.16政治社會議題(三):社會運動 何明修,2019,《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台北:左岸出版社。(第二章、第六章) 何明修、林秀幸(編),2011,《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台北:群學出版社。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第一章 導論:探索台灣的運動社會/何明修) 3.23經濟社會議題(一):移工議題 藍佩嘉,2006,<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4:107-150。 藍佩嘉,2002,<跨越國界的生命地圖: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169-218。 *張晉芬,2005,《勞動社會學》。(第2章 勞動理論及勞工的異化與認同 & 第11章 工作收入與性別差異)(第15章 勞動力的全球流動與移工處境) 3.30經濟社會議題(二):女性勞動、所得差異與崩世代 林宗弘等編,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台灣勞工陣線。(第3章 工作貧窮化 & 第4章 少子女化危機) 張晉芬,2005,《勞動社會學》。(第2章 勞動理論及勞工的異化與認同 & 第11章 工作收入與性別差異) *張宜君、林宗弘,2020,〈時勢造英雄?臺灣個人所得的世代差異,1992–2017〉,《臺灣社會學刊》,68:61-120。 4.6 學術交流週放假 4.13國際社會議題(一):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陳亮全、郭士筠、周桂田、林子倫、林李耀、林宗弘、洪鴻智,2018,〈「氣候變遷災害衝擊之整合性風險治理」 永續科學計畫〉,《台灣土地研究》,第21卷第2期,頁153-180。 蕭新煌、林宗弘、許耿銘,2019,〈環境風險到社會實踐:氣候變遷下的風險知覺與公民參與環境行動〉,蕭新煌、徐世榮、杜文苓編,《面對台灣風險社會:分析與策略》,頁189-208,台北市:巨流出版社。 4.20國際社會議題(二):Covid-19與治理 林宗弘,2020,〈建構韌實力:全球 疫情下臺灣的公民社會與創新福利國家〉,《台灣社會學刊》,67:203-212。 *Krastev, Ivan著,劉道捷譯,2020,《後疫情時代的關鍵趨勢:新冠肺炎重塑世界的五大思維》。台北:三采。 (期中考週) 4.27國際社會議題(三):文明衝突 Said, Edward W著,閻紀宇譯,2020,《遮蔽的伊斯蘭》。台北:立緒。(1新聞中的伊斯蘭教 & 附錄:九一一事件回應) Huntington, Samuel P.著,黃裕美譯,2020,《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第四部 文明的衝突,第八章&第九章) 5.4兩岸社會議題(一): 中國因素 陳志柔,2018,〈中國效應下台灣民眾的選擇難題:經濟利益或國家主權〉,張茂桂、尹寶珊、陳志柔、鄭宏泰編,《中國效應:台港民眾的觀感》,頁77-9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主編,2017,《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592 頁。台北:左岸。(第一章 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5.11兩岸社會議題(二):台商模式 陳志柔,2015,〈中國威權政體下的集體抗議:台資廠大罷工的案例分析〉,《台灣社會學》,第30期,頁1-53。 吳介民,2019,《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共443頁,台北:臺大出版中心。(導論 台商、中國與世界) 5.18兩岸社會議題(三):第三種中國想像 吳介民,2012,《第三種中國想像》,共334頁,台北:左岸。(第一章 文明大國的條件 & 第二章 第三種中國想像) 汪宏倫,2014,〈理解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制度、情感結構與認識框架〉,《文化研究》,第19期,頁189-250。 5.25地方社會議題(一):地方創生與文化資產 王志弘、李秉霖、李家儀等著,2011,《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台北:群學。(導言 文化治理、地域發展與空間政治,by王志弘) 張正衡,2020,<「和食」的遺傳化及其缺乏:構成與傳統之外“和食”的遺傳化及其不滿:超越建構主義與傳統主義>。《文化研究》32:255-298。 6.1地方社會議題(二):靈力俱現與陣頭 林瑋嬪,2020,《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第三章 對話歷史與當代&第五章靈力重構) 齊偉先,2018,〈台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群與宗教治理〉,《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30卷第1期,頁119-161。 6.8地方社會議題(三)人間佛教與NGO實踐 Huang, Chien-yu Julia. 2009. “Genealogies of NGO-ness: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a Global Buddhist Movement in Contemporary Taiwan.” positions 17 (2): 347–374. Lee, Chengpang. 2020. “The Forgotten Bonds: A Co-evolutionary Framework on the Diffusion of Tzu Chi in Fou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64(10): 1471-1484. 6.15綜合討論與期末報告(一):風險社會與災難 6.22綜合討論與期末報告(二):文化多元與族群包容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 轉角國際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index 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s://cn.nytimes.com/ BBC 中文版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 | ||||||||||||||||||||||||||||||||||||||||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 ||||||||||||||||||||||||||||||||||||||||
由社會學理論的角度,來進行當代重要議題的探討。 | ||||||||||||||||||||||||||||||||||||||||
In this course, we will examine contemporary critical issues from sociological points of view. | ||||||||||||||||||||||||||||||||||||||||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 ||||||||||||||||||||||||||||||||||||||||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從社會學研究的角度出發,對當代重要議題與趨勢進行分析與探討。 主要的當代議題分做五項: 第一項是政治社會議題:將從影響全球政治現實之國家認同、民族主義、轉型正義,以及社會運動等面向。 第二項是經濟社會議題:將探討全球化下的移工議題,以及不同勞動處境下的所得差異與崩世代課題。 第三項是國際社會議題:將掌握包括氣候變遷、Covid-19之防疫,以及文明衝突等當前重要國際議題。 第四項是兩岸社會議題:將分析包括中國因素、台商發展模式,以及第三種中國想像等要素能夠如何深入理解兩岸關係。 第五項是地方社會議題:將探索地方創生、文化資產保存,以及宗教場域的變遷特徵。 針對每一個議題,都將引介重要的社會學研究作品,期待透過深入地研討相關文獻,對更當代重要議題產生批判性的觀察與評論。 |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 ||||||||||||||||||||||||
| ||||||||||||||||||||||||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 ||||||||||||||||||||||||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每週三下午二點到三點 |
||||||||||||||||||||||||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 |||||
| |||||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 |||||
無 | |||||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 |||||
無 | |||||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 |||||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
|||||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 |||||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 |||||
其他 Others: | |||||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