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6/24 下午 07:51:47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明清城市史專題
(英文)SEMINAR OF URBAN HISTORY IN THE MING QING DYNASTIES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碩二 (合開:歷史四)
授課教師 Instructor:王一樵 WANG, I-CHIAO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MHI828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15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二56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5月21日13時47分
歷史學系(碩士班)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2運用圖書館資源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ibrary resource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學習綜合表現
3閱讀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analyze data.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4團體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5口訪和田野調查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oral interviews and fieldwork.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學習綜合表現
6批判思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7口語表達和書寫溝通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8發揮文化創意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9論文寫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write these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學習綜合表現
10獨立研究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search independentl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學習綜合表現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第一週 導論與課程介紹】
1.王仲殊,〈中國古代都城概說〉,《考古》(1982), 5,頁505-515。
2.王瑞成(1996),〈近世轉型時期的城市化——中國城市史學基本問題初探〉,《史學理論研究》,1996:4,頁5-19。

【第二週 明清城市史研究成果與相關史料文獻概述】
1.王正華,《過眼繁華 : 晚明城市圖、城市觀與文化消費的硏究》 ,臺北 : 聯經出版公司,2005。
2.周執前,《國家與社會:清代城市管理機構與法律制度變遷研究》,成都 : 巴蜀書社,2009。

【第三週 明清城市與商業文化】
1.巫仁恕,〈明清近代市鎮墟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九州學刊》,5:3,1993。
2.巫仁恕,〈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新取徑與新問題〉,《新史學》,17:4(台北,2006.12)。
3.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7。

【第四週 明清城市與士人文化活動(一)】
1.Brook, Timothy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中譯本參見:方駿,王秀麗,羅天佑等譯,《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TheConfusions of Pleasure :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北京:三聯書店,2004。
2.方志遠,《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
3.王鴻泰,(美感空間的經營──明清間的城市園林與文人文化),《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台北:月旦,1999。

【第五週 明清城市與士人文化活動(二)】
1.[美]梅爾清著、朱修春譯,《清初揚州文化》,上海:復旦大學,2004。
2.王鴻泰,〈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故宮學術季刊》,22卷1期,2004.9。
3.李孝悌,〈士大夫的逸樂──王士禛在揚州(1660-166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1分,2005.03。

【第六週 明清城市與法律文化】
1.周執前,《國家與社會:清代城市管理機構與法律制度變遷研究》,成都 : 巴蜀書社,2009。
2.邱澎生,〈國法與幫規:清代前期重慶城的船運糾紛解決機制〉,收入邱澎生、陳熙遠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4),頁275-344。
3.邱澎生,《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

【第七週 明清城市與環境史研究(一) 】
1.魯西奇,張建民主編,《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第八章;第十一章。
2.董曉萍等著,《北京民間水治》,第三章.第二節〈永定河永清洪泛區用水民俗志〉。
3.鈔曉鴻,《生態環境與明清社會經濟》,合肥:黃山書社,2004。

【第八週 明清城市與環境史研究(二) 】
1.陳韋聿,〈評介 Jeffrey Snyder-Reinke, Dry Spells: State Rainmaking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010.12),44,頁309-322。
2.吳十洲,《帝國之雩:18世紀中國的乾旱與祈雨》,第三章;第六章。
3.Jeffrey Snyder-Reinke, “introduction” in Dry Spells: State Rainmaking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第九週 期中報告與討論(研究計劃構想報告)】

【第十週 明清都城規劃與相關研究(一)】
1.邱仲麟,〈明代北京都市生活與治安的改變〉,《九州學刊》(1992.10),5:2,頁49-106。
2.侯仁之,〈北平金水河考〉,《燕京學報》(1946),30,頁107-133。
3.侯仁之,〈北京都市發展過程中的水源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55), 1,頁139-165。(收入於《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4,頁272-307。

【第十一週 明清都城規劃與相關研究(二)】
1.王劍英,《明中都研究》,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部分章節選讀)
2.巫仁恕,〈評 Si-yen Fei, Negotiating Urban Space: Urbanization and Late Ming Nanjing〉,《明代研究》(2010.12),15,頁185-191。
3.Fei, Si-Yen, Negotiating Urban Space: Urbanization and Late Ming Nanj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第十二週 明清城市與消費文化】
1.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收在郝延平、魏秀梅主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頁1-52。
2.巫仁恕,〈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新取徑與新問題〉,《新史學》,17:4(台北,2006.12)。
3.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

【第十三週 明清江南專業市鎮發展(一)】
1.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北京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李伯重,《發展與制約 : 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 : 聯經,2002。
3.劉石吉,〈略述清代江南地區水運交通與城鎮變遷〉,陳鋒、張建民編,《中國財政經濟史論稿》(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頁182-193。

【第十四週 明清江南專業市鎮發展(二)】
1.巫仁恕,〈明清近代市鎮墟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九州學刊》,5:3,1993。
2.巫仁恕,《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
3.劉石吉,〈小城鎮大問題:江南市鎮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近代史學刊》(2005),第2輯,頁1-10。

【第十五週 明清以來沿海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1.包樂史(Leonard Blussé)著,賴鈺勻,彭昉譯,《看得見的城市: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譯自:Visible Cities: Canton, Nagasaki, and Batavia and the Coming of the Americans),臺北:蔚藍文化,2015。
2.劉石吉,2008,〈傳統城市與通商口岸:特徵、轉型及比較〉,《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第4輯《近代城市發展與社會轉型》,第4輯,頁18-31。
3.劉石吉,〈從十六舖到小洋山:上海港市發展史略〉,收於劉石吉、王儀君編,《海洋文化論集》高雄:中山大學,2010,頁161-176。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參考書籍資料】

1.王正華,《過眼繁華 : 晚明城市圖、城市觀與文化消費的硏究》 ,臺北 : 聯經出版公司,2005。

2.王利華編,《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7。

3.包樂史(Leonard Blussé)著,賴鈺勻,彭昉譯,《看得見的城市: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譯自:Visible Cities: Canton, Nagasaki, and Batavia and the Coming of the Americans),臺北:蔚藍文化,2015。

4.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探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吳十洲,《帝國之雩:18世紀中國的乾旱與祈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6.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

7.巫仁恕,《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

8.周執前,《國家與社會:清代城市管理機構與法律制度變遷研究》,成都 : 巴蜀書社,2009。

9.法國漢學編輯委員會編,《法國漢學》,第九輯,〈人居環境建設史專號〉,北京:中華書局,2004。

10.侯仁之,〈北京都市發展過程中的水源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55), 1,頁139-165。(收入於《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4,頁272-307。

11.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一章〈中國青銅時代〉;第二章〈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

12.許宏,《何以中國:西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北京:三聯書店,2014。

13.許宏,《最早的中國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4.許倬雲,《西周史》,臺北:聯經,1990。

15.程遂營,《唐宋開封生態環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6.鈔曉鴻,《生態環境與明清社會經濟》,合肥:黃山書社,2004。

17.董曉萍等著,《北京民間水治》,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第三章〈北京城市水源系統用水民俗志〉;第四章〈北京城市公共用水系統用水民俗志〉

18.熊遠報,〈北京"水文書"與清代民國時期北京的生活用水買賣權利〉,收於卞利、胡中生主編,《民間文獻與地域中國研究》,合肥市 : 黃山書社,2010。

19.劉翠溶、伊懋可主編,《積漸所至 : 中國環境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

20.劉鳳雲,《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

21.蔡蕃,《北京古運河與城市供水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22.魯西奇,張建民主編,《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3.韓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9。

24.[美]戴思哲(Joseph Dennis)著,向靜翻譯,《中華帝國方志的書寫、出版與閱讀:1100—1700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25.Elizabeth C. Economy, The River Runs Black: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o China’s Futur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4.

26.Gerard T. Koeppel, Water for Gotham: A Histo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27.Jeffrey Snyder-Reinke, Dry Spells: State Rainmaking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9.

28.郭濤著、鐵山博譯(1991),〈中国における都市水利史硏究〉,《中国水利史硏究》,22(「中国都市の水利問題シンポジウム」特集),頁1-13。

29.吉越昭久、片平博文編,《京都の史災害》,京都:思文閣,2012。

30.綱本逸雄 ,《京都盆地の災害地名》,勉誠出版,2013。

31.斯波義信,〈都市用水と管理團體:中国(809−1871)〉,《比較都市史硏究》(1994),14:2,頁11-24。

32.小野泰,《宋代水利政策と地域社会》,東京:汲古書院,2011。

33.松田吉郞,〈中国都市の水利史硏究(基調報吿)〉,《中国水利史硏究》(1991),22(「中国都市の水利問題シンポジウム」特集),頁14-24。

34.西岡弘晃,〈中国都市水利史硏究の動向:「95 中国城市水利問題:歷史與現狀国際學術討論會」開催によせて〉,《中国水利史硏究》(1997),25,頁34-39。

35.大熊孝,《洪水と治水の河川史―水害の制圧から受容へ》,東京:平凡社,1988。

36.北村優季,《平安京の災害史:都市の危機と再生》,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

【東亞城市史相關研究線上資源】
日本立命館大學「歷史都市防災研究所」提供有線上電子期刊下載:
(http://www.rits-dmuch.jp/jp/results/disaster/index.html)電子期刊:《京都歷史災害研究》(http://www.rits-dmuch.jp/jp/results/disaster/index.html);《歷史都市防災論文集》(http://www.rits-dmuch.jp/jp/results/archives.html)。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在每講中將會配合明清輿圖,進行講授與討論。同學們將透過課程的介紹 初步學會辨認與利用歷史地圖,以及相關城市研究史相關專著、論文與報告等等。另外,課程中也將帶領同學們分析明清時期城市選址,以及城市風貌形成的歷史進程。
Each lessons of this course which includes several lectures and discussions in this semester. We will use the Ancient map and relative materials which will help students get used to th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Urban history in the Ming-Qing Dynasties.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do academic researching skill of the ancient map in this period of time. Finally, step by step, students will get familiar with the archeology reports and the basic form of the Ancient City in the Ming-Qing Dynastie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借助國立故宮博物院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處典藏的明清時期輿圖,同時並配合史料文獻、明清檔案與相關考古資料的交互運用,嘗試對明清以來城市建築營造背後的歷史文化要素進行教學與議題討論。本課程一方面著重於分析與探討明清以來城市起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進程,另外也將運用城市歷史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詮釋明清時期城市在外部形態與內部結構方面折射的社會共性以及各種文化上的形式與樣態。透過本學期的課程學習,同學將學會辨認與利用歷史地圖和相關考古報告,進而學習如何分析城市選址、城市成長的具體歷史地理條件,以及城市風貌形成的歷史過程。同時也將學習進一步探索城市形態、營建佈局、政治文化與社會制度的相互依存關係的背景知識與基礎研究能力。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2 導論與課程介紹   

2

3/1 明清城市史研究成果與相關史料文獻概述   

3

3/8 明清城市與商業文化   

4

3/15 明清城市與士人文化活動(一)   

5

3/22 明清城市與士人文化活動(二)   

6

3/29 明清城市與法律文化   

7

4/5 明清城市與環境史研究(一) 學術交流週放假一次,請同學完成相關論文的閱讀進度

8

4/12 明清城市與環境史研究(二)   

9

4/19 期中報告與討論(研究計劃構想報告) 同學們進行期末研究報告相關構想的口頭報告。

10

4/26 明清都城規劃與相關研究(一)   

11

5/3 明清都城規劃與相關研究(二)   

12

5/10 明清城市與消費文化   

13

5/17 明清江南專業市鎮發展(一)   

14

5/24 明清江南專業市鎮發展(二)   

15

5/31 明清以來沿海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16

6/7 期末報告(一) 由於疫情,改以線上形式進行報告。

17

6/14 期末報告(二) 由於疫情,改以線上形式進行報告。

18

6/21 綜合討論 彈性教學週次,提供同學諮詢期末報告與討論交流。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不同意 期末退修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310%請同學們準時出席,無故缺席三次以上,出席分數將以零分計算。
課堂討論520%請修課同學積極參與學術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與閱讀史料文獻的相關心得。
期末報告145%請同學們配合本學期的課程閱讀相關研究專著、論文與史料文獻,並於期末繳交正式的「期末報告」。請依照學術格式進行撰寫,詳細標明頁碼、引用文獻出處、詳細腳註,並且具有完整的章節架構。報告篇幅約4500-5000字左右,請修課同學依照學術格式完成報告的版面設定,相關字體、字型、版面格式,請參考《新史學》的相關格式。並請同學於期末考週次完成報告,並上傳繳交(由於疫情因素,請同學們上傳繳交電子檔案)。
研究計劃125%請同學們閱讀相關研究文獻,並於期中考週前後,完成學期報告的「研究計畫」。並利用課堂時間,請每位修課同學進行10-15分鐘左右的口頭報告。研究計畫構想的撰寫,也請同學們依照學術格式,標明腳註 、頁碼、引文、出版項等等,於口頭報告當日一併繳交,以便評閱(由於疫情因性,請同學們寄傳繳交電子檔案)。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每週皆有安排固定的課程輔導(office meeting)的時間,請同學先以電郵聯繫,約訂談話時間。
(疫情期間,請先電郵聯繫,或以Microsoft Teams 進行線上meeting。詳細方式,再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第二教研D0643 EMAIL:d96123001@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02)2881-9471#6191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1.作業請準時繳交,並且不得有抄襲情況,請同學們多加注意。
2.如未能出席,請同學們來信告知,以免影響出席分數的評定。
3.同學們請認真完成各項作業,並且充份準備學期報告。
4.疫情期間,上課時間請勿飲食。並請修課同學們頗此尊重,維持課堂秩序。
5.修課同學請舉手發言,提出想法,進行互動。但請修課同學尊重彼此,維持課堂秩序。
6.若非課程交流與討論之用,請將手機、筆電、平板電腦設置於靜音狀態,或是關閉,以免干擾課程進行。
7.開學第一堂課,請同學們務必到課出席。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http://www.scu.edu.tw/history/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
同學們 好:

本課程的期末報告繳交,請同學務必在期末考試週次的上課日(6月14日)晚上十二點前,完成作業上傳。

第16週、第17週,將依照點名記簿的順序,邀請同學們進行線上報告,時間約為5-8分鐘左右,預計兩

週內完成線上口頭報告。再請同學們上傳作業的電子檔案至 Tronclass 的平台,完成作業繳交。

請同學們配合本學期的課程閱讀相關研究專著、論文與史料文獻,並於期末繳交正式的「期末報告」。請依照學術格式進行撰寫,詳細標明頁碼、引用文獻出處、詳細腳註,並且具有完整的章節架構。報告篇幅約4500-5000字左右,請修課同學依照學術格式完成報告的版面設定,相關字體、字型、版面格式,請參考《新史學》的相關格式。詳見「授課大綱」。感謝同學們的配合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