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8:07:12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戲曲文物學專題研究
(英文)STUDY OF DRAMA CULTURAL RELIC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中碩一
授課教師 Instructor:羅麗容 LUO, LI-ZONG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MCN754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全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8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二34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1月11日13時59分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積極進取之能力
Proactive abilit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2回饋社會之能力
Contribution to communit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3分辨是非之能力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4文史資料蒐集之能力
Capable of constructing the accounts of literary or history knowledge.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5資料分析與整合之能力
Capable of analyzing and incorporating data or information.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6思辨與論證之能力
Speculation and argumentation.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7論述與組織之能力
Capable of engaging in organization and discourse.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8關懷與探究人文之能力
Concerning and exploring humaniti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9領導與組織之能力
Leadership and organize abilit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10文化開繼之能力
Being able to maintain and develop cultural affair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習綜合表現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戲曲文物之參考資料
一、 民國以前的戲曲文物著錄:

(一) 元:葛羅祿乃賢《河朔訪古記》。
(二) 清:顧燮光《河朔訪新錄》。
(三) 清:徐乃昌《中州金石目錄》。
(四) 清:孫星衍《寰宇訪碑錄》。
(五) 清: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
(六) 清:阮元《兩浙金石錄》。
(七) 各地方志之《祠廟》、《金石》、《藝文》。

二、 民國後的戲曲文物著錄:

20th30年代:
(一) 衛聚賢 攝照片四張 ,專文一篇 :
1. 元山西萬泉西景村岱嶽廟至正14年(1354)戲臺(兩張)。
2. 金代山門、元至正14年「施緣功」舞亭碑拓片。
3. 專文:《元代演戲的舞臺》-----內容介紹宋元明清修舞亭碑各一通、元代戲臺2座、明代戲臺1座、清代戲臺1座。
(二) 《國劇畫報》 每期皆有刊登一兩幅文物照片:
1. 梅蘭芳:《綴玉軒藏明代臉譜》38種;《升(昇?)平署扮像譜》63種。
2. 齊如山:攝元明清戲臺27座、個別戲曲繪畫,重要者有:山西萬泉四望村后土廟戲臺、北京皇家戲臺、陜西山東四川等地戲臺,大多數戲臺配有文字介紹。
(三) 《國劇簡要圖案》:1935年出版,刊登明代臉譜22幅。
(四) 《北京梨園金石文字錄》 :張次溪編,北京清代戲曲碑文9篇、銘刻6條。
(五) 《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碑:1937年劉敦禎發現。
(六) 梁思成、林徽音《晉汾古建築預查記略》:「山西中南部我們所見的廟宇多附屬戲樓,在平面布置上沒有向外伸出的舞臺。樓下部為實心基壇,上部三面牆壁,一面開敞,向著正殿,即為戲臺。臺正中有山柱一列,預備掛上帷幕可分成前後臺。樓左闕門有石級十餘可上下。」

20th40年代:戲曲文物的發現呈現停滯狀態,僅有----
(一)《同光十三絕》畫像 :清光緒年間畫師沈容圃所繪彩色劇裝寫真畫。全畫長達丈餘,所畫13位演員,各具神情,色澤妍雅,栩栩如生。為研究同光時期京劇史之材料。
(二)井陘柿莊墓樂舞壁畫 :北宋的磚室墓,其中6號墓西壁繪「主人行樂圖」即此。

20th50年代至70年代:百廢俱興,戲曲文物之發現有長足的進步。
(一) 戲曲雕塑:
1. 1951~1952:河南禹縣白沙墓宋雜劇磚雕、樂舞壁畫。
2. 1958:河南偃師酒流溝墓宋雜劇磚雕。
3. 1959:山西侯馬董明墓金代戲臺模型與戲俑。
4. 1959:四川大足石窟宋雜劇石雕。
5. 1960:山西芮城永樂宮潘德沖元代雜劇線刻石棺。
6. 1970:河南溫縣王村墓宋雜劇磚雕。
7. 1973:江西景德鎮大石口查氏墓宋代戲俑。
8. 1973:河南焦作西馮封墓金元雜劇社火磚雕。
9. 1973~1979:山西、稷山馬村、段氏墓群雜劇磚雕。
10. 1974:四川、平武、王璽家族墓、明代樂舞石雕。
11. 1975:四川廣元401醫院墓、羅家橋墓宋雜劇大曲石刻。
12. 1976:河南濟源宋代傀儡戲圖瓷枕。
13. 1978:河南滎陽東槐西朱氏墓宋代石棺雜劇線刻圖。
14. 1979:山西新絳南范庄墓及吳嶺庄衛家墓金、元樂舞社火、雜劇磚雕。
15. 1979:江西丰城元代戲曲磁器。
(二) 戲畫:
1. 1951:河南禹縣白沙1號墓宋代樂舞壁畫。
2. 1954:山西洪洞明應王殿元雜劇壁畫。
3. 1959:宋雜劇絹畫2幅。
4. 1959:天津楊柳青明清戲曲版畫120餘幅。
5. 1960:元明戲曲葉子。(版畫。白棉紙藍色印刷,共26葉。上欄曲文,下欄為戲曲故事情節。)
6. 1961:酒館演戲圖—月明樓。
7. 1961~1962:清蘇州桃花塢戲曲版畫。
8. 1963:宋代傀儡戲畫—嬰戲圖。
9. 1974: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酒樓說唱、嬰戲傀儡壁畫。
(三)戲曲碑刻
(四)古戲臺
(五) 出土劇本
(六) 傳世祭祀抄本

20th80年代:
(一) 戲臺
(二) 雕塑
(三) 碑刻
(四) 戲畫
(五) 舞臺題記
(六) 抄本

20th90年代:

廖奔:《中國戲劇圖史》,鄭州大象出版社
廖奔:《戲曲文物發覆》,廈門大學出版社
王強:《會館戲臺與戲劇》,臺北文津出版社
周貽白:《中國劇場史》,臺北長安出版社
馮俊杰:《戲劇與考古》,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馮俊杰:《山西戲曲碑刻輯考》,北京中華書局
薛林平、王季卿:《山西傳統戲場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李誡:《營造法式》,臺北商務印書館
車文明:《中國神廟劇場》,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羅麗容:《中國神廟劇場史》,臺北里仁書局。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一、戲曲文物定義:文物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遺留下來的,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一切有價值的物質遺存;古本圖書也屬文物,一般稱為文獻。戲曲文物是指與戲曲相關的有價值的歷史遺存;包括:(一)所有出土與戲曲有關的文物(包括鈔刻本);(二)地上遺存與戲曲有關的文物,包括戲臺、碑刻、雕塑、戲畫(包括繪畫、壁畫、年畫等);(三)一些民間私人珍藏的祭祀禮儀鈔本;至於公私藏書、海外孤本等文獻,則不作為文物進行研究。

二、戲曲文物的分類:戲臺、雕塑、碑刻、戲畫、抄刻本、舞臺題記、其它等七類。

三、戲曲文物學定義:戲曲文物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以文物研究戲曲,從曲學的角度審視文物,是戲曲學與文物學相結合的產物,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考古學成果,是戲曲文物研究的必要前提,同時要對這些成果再進行戲曲學的分析,重新挖掘它們在戲曲史上的價值,而不是簡單的滿足發掘報告中的一般性分類與鑒定。
(1) Knowledge: the course seeks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characteristic ways of writing used in important works of both past and present and grow 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 and vocabulary of Chinese.
(2) Significance: the course seeks to awaken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iterature,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nd so develop their own personality.
(3) Technical Ability: the course seeks to enable students to write fluent prose, expressing their ideas and feelings, and to grasp the appropriate style of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and academic writing.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戲曲文物學的興起過程:
(一)濫觴期:30年代,某些戲曲及考古家對某些戲曲文物,如:戲曲碑刻、戲臺、戲曲繪畫等首次予以關注,並在報刊上撰文及登照片,此為戲曲文物研究之濫觴期。
(二)50~60年代劉念茲開始有較專門的研究,1980~2000悄然興起。其間山西師大成立戲曲文物研究所。
(三)80年代(1983)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條專列「戲曲文物」項目,介紹重要戲曲文物15組,標誌曲學界對戲曲文物的認可。
(四)劉念茲1986年3月出版《戲曲文物叢考》一書,正式宣告戲曲文物學的成立。
(五)80年代中期中國各省開始編《中國戲曲志》分卷,內容包括演出場所、文物古跡兩樣。
(六)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亦專列「曲伎」、「演藝文物」之項,收錄文物近150組。
(七)據不完全統計,近一世紀以來,有關戲曲文物的論文有500篇,專著十餘種,戲曲文物學研究已成為曲學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領域。
(八)從遠古至今的歷史研究:
1、史前時代──用考古學、人類學、語言學等方法進行。
2、原史時期──雖有文字記載,但數量很少,存在不少空白,文物考古材料在研究中仍起重要作用。
3、歷史時期──文獻材料較多,成為研究的主要依據,但文物仍可對文獻記載印證、補充。
(九)戲曲為歷史時期的產物:
1、宋代以來,社會逐漸進步,印刷術的發明,文化傳播更加方便,文獻資料更為豐富,各類公私著述多如螻蟻,故文物考古在研究中的作用已大不如前,故有隋唐以下無考古之說。
2、就戲曲研究而言,早期因體格卑下,被文人士夫視為雕蟲小技,正史藝文志不予著錄,《四庫全書》集部亦不收錄,戲曲文獻資料之遺存與其輝煌歷史頗不相符,戲曲史的研究中,有更多空白或模糊地區,有些結論因資料所限,而與歷史事實相左。戲曲文物的研究可以補充此一不足。

*山西平陽(臨汾)在戲曲發展上的地位:平陽自古為文物之都,金元全盛期間,遺留下眾多文物古蹟和宗教民俗儀式,又因地理氣候因素,這些遺存保存至今者,在全國最為豐盛。

*戲曲文物的基本研究法,傳統的是「二文法」----即文物與文獻互證。近來又加入人類學、民俗學的人類群體、社區和村落遺存文化的考察,構成一個二級學科的生態體系,此學科之崛起,大大豐富補綴了戲曲史研究的環節縫隙,也培養出一批人文學者。

*戲曲文物學研究主要依據與前提:中國戲曲的活躍期為宋元明清,就戲曲史角度而言,本期文獻材料較為豐富,成為戲曲文物學研究的主要依據。主動進行專門的戲曲文物考察,是獲得資料的主要途徑,也成為戲曲文物學得以成立的前提。

*基礎工作:對戲曲文物進行考察。戲曲與宗教、民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對此進行田野調查,是戲曲研究不可或缺的內容。

*戲曲文物之研究方法:
(一)研究者不僅要對現存文物進行考察,而且還要對當地的政治經濟、宗教民俗、戲曲傳統、自然人文做調查。
(二)對所有文物進行鑒定、分類、資料整理匯集。
(三)分類法可分:時代分類法、型態分類法、功用分類法。
(四)鑒定法:結合文字資料進行斷代,比較分析是戲曲文物鑒定的主要方法。
(五)與戲曲文獻相結合。
(六)由單種對象的介紹考證,到眾多遺物的綜合研究;由個別地方的考察拓展到區域性的研究;從而分析單一地區在特定時期的戲曲發展狀況;或進而推向更大區域與更長時期戲曲史的研究。
(七)以戲曲型態為標準,將某一時期的某類文物作綜合比較,從而歸納出某種戲曲樣式的特徵,是戲曲文物研究的又一常見法。
(八)把對象放到文化整體中,在大的文化背景下來觀照、審視的歷史文物研究法是研究者嘗試並努力的方向。

*戲曲文物的發現與研究在戲曲研究中的意義:
(一)填補劇場史、舞臺藝術、明代北方地區戲曲活動之情形等等之空白部。
(二)印證文獻記載,補充並豐富史料之不足。例如:河南出土北宋墓葬雜劇雕磚,與文獻中有關中州地區雜劇繁榮之記載相一致;又如山西中南部眾多的金元戲曲文物,與古籍中有關平陽地區戲曲活動之頻繁相一致;再如歷代民間尤其是農村戲曲活動情況、地方劇的興起與傳播等均須文物材料之補充。
(三)糾正並完善戲曲研究中某些既定之看法,如之前將戲曲起源與成因上的一元論與惟傳論到多元論的轉變;對成熟北雜劇的命名由「元雜劇」到「金元雜劇」;對元末明初北雜劇衰微說的質疑,對戲曲反封建傳統的重新審視。
(四)更新研究方法與曲學觀念。從單純的爬梳文獻到注重田野考察,文物與文獻相結合,運用文物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等多種方法,引發學者對現存戲曲史內容的不滿意,戲曲史的本質特徵應該是「舞臺藝術」而非戲曲學史加音律史,是綜合藝術而非平面的紙上資料。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報告2100%期中、期末各一次,期中以發表為主,期末則以學術形式的報告為要。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一 1234堂
週二 1234堂
不上課時間,請事先電話聯繫,再安排時間。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 EMAIL:
聯絡電話 Tel:0926-874-294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