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8:07:54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原住民社會工作
(英文)INDIGENOUS SOCIAL WORK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工二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呂又慧 LU, YU-HUI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W228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四789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1月12日14時35分
社會工作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具有瞭解、評估人與團體、環境、制度間互動及影響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interactions among individuals,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ir social system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these forc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2發掘與分析社會問題之能力。
The ability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ocial problem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3具備能夠覺察自我、尊重多元文化,以及關懷本土的個人涵養。
The cultivation of self-awareness,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s well as concern for local issu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4針對一特定主題論述(說與寫)與發展個人主張之能力。
The ability to discuss and advocate for a specific social topic/issue.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5具備社會工作策略思考與行動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nd to take action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6團隊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team member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黃源協 詹宜璋等 2018 原住民族福利.福祉與部落治理 雙葉出版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黃源協 2014 原住民族社會福利:問題分析與體系建構 雙葉出版
詹姆斯.克里弗德2017 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 桂冠出版 以撒克阿復 原住民族運動.媒體.記憶:後殖民進路 2016翰蘆出版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臺灣現行法定的原住民族多達16族,但很多人其實仍不認識與了解其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本課程將引導同學,從自己的感受與經驗出發(即使先前無接觸經驗,也沒關係喔!十分歡迎),讓同學從不認識原住民族文化與相關議題,進而接觸與認識開始。
期望參與課程的同學,能先透過課程的介紹,對於原住民族的世界觀及族群文化有基礎的接觸與認識,同時開始了解與原住民族相關的歷史、社會、政策及居住正義、土地環保等相關議題,甚至去摸索、接觸其影像、歌曲等藝文創作,嘗試表達自己經驗到的想法與感受。
希望參與本課程之後,能增進學生多元文化能力與敏感度,以自己的族群經驗與參照原住民族的認識,進行反身性的思索。另外也促進學生與當代原住民族社會工作助人者更多的互動與瞭解。最後期望培養學生嘗試發展出:從在地文化觀點,整合既有的社會工作專業基礎,來關注社會弱勢與社會正義之議題,以學習建構符合原住民族在地生活與個人需求的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
建基於上述目標,本課程將漸進式地帶領同學:一方面學習從歷史、文化與政治的鉅視角度,來認識與理解當代原住民族所面臨的社會處境;另一方面介紹與討論,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的歷史脈絡發展、當代社會議題和在地組織的實踐經驗。期望透過本課程,協助同學思考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如何與當代人群服務專業結合,並輔以相關的理論基礎(例如反殖民、基變觀點、增權等),來探索原住民族社會工作現況的發展及可能的因應策略。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1.Develope the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2. Demonstrate recognition of the roles personal identities, unexamined assumptions, life experience, culture and ethnic issues play in relationship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personally and as 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
3.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ity, oppression, and social justice.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臺灣現行法定的原住民族多達16族,但很多人其實仍不認識與了解其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本課程將引導同學,從自己的感受與經驗出發(即使先前無接觸經驗,也沒關係喔!十分歡迎),讓同學從不認識原住民族文化與相關議題,進而接觸與認識開始。
期望參與課程的同學,能先透過課程的介紹,對於原住民族的世界觀及族群文化有基礎的接觸與認識,同時開始了解與原住民族相關的歷史、社會、政策及居住正義、土地環保等相關議題,甚至去摸索、接觸其影像、歌曲等藝文創作,嘗試表達自己經驗到的想法與感受。
希望參與本課程之後,能增進學生多元文化能力與敏感度,以自己的族群經驗與參照原住民族的認識,進行反身性的思索。另外也促進學生與當代原住民族社會工作助人者更多的互動與瞭解。最後期望培養學生嘗試發展出:從在地文化觀點,整合既有的社會工作專業基礎,來關注社會弱勢與社會正義之議題,以學習建構符合原住民族在地生活與個人需求的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

本課程採多元方式,期望學生從文本與實地接觸中認識與感受,原住民族的文化和處境,將分成幾個層面進行:
1.文本閱讀:嘗試從原住民作家的書寫與影像創作和當代原住民族相關的期刊文獻,
認識原住民和面臨的處境,並進行歷史、文化、社會與政治的脈絡梳理。
2.課堂講授:講授與探討當代與原住民族處境與現況相關的理論與社會工作的議題
3.小組討論/作業:針對不同原住民社會議題的現象與工作方式等相關議題,包含1之文本閱讀媒材
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並作反身性的思考與探索。
4.專題座談:邀請原住民族實務工作者專題座談,分享實踐經驗並與學生對話。
5.聚落踏訪:帶領學生至服務原住民的社區,在原住民居住的空間與生活中,進行實地踏訪與對話。
註:將視學生人數與時間,進行一天或兩天一夜的踏訪行動。若遇疫情需線上上課 將視情況調整部分課綱

建基於上述目標,本課程將漸進式地帶領同學:一方面學習從歷史、文化與政治的鉅視角度,來認識與理解當代原住民族所面臨的社會處境;另一方面介紹與討論,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的歷史脈絡發展、當代社會議題和在地組織的實踐經驗。期望透過本課程,協助同學思考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如何與當代人群服務專業結合,並輔以相關的理論基礎(例如反殖民、基變觀點、增權等),來探索原住民族社會工作現況的發展及可能的因應策略。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4 課程大綱與教學計劃介紹與討論
認識文化能力/文化偏見/多元文化社會工作

彼此認識 PPT

2

3/3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與社會結構
影片播放 PPT

3

3/10 原住民族文化知識與性別/族群/認同
影片播放+遊戲

4

3/17 原住民族相關社會工作理論 (一) 影片播放 PPT

5

3/24 原住民族相關社會工作理論 (二) PPT 文章閱讀

6

3/31 學術交流週 放假

7

4/7 原住民族的當代議題:居住正義與家園重建 影片播放 PPT 小作業

8

4/14 原住民族的當代議題:工作權與社會發展
文章閱讀 PPT 小作業

9

4/21 期中報告 若人數較多
將分兩周報告

10

4/28 原住民族與社會運動 影片播放 PPT

11

5/5 原住民族青年的草根實踐:原民青年分享與對話
座談 小組討論

12

5/12 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政策發展與長期照顧 影片播放 PPT

13

5/19 原住民族實務工作者專題座談
座談+小組

14

5/26 原住民族產業發展與社區經濟
影片播放 +小組

15

6/2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與專業教育發展之省思 文章閱讀 PPT 小作業

16

6/9 原住民族聚落踏訪 汐科Wawa森林部落(暫訂)

17

6/16 期末議題報告分享 視情況報告

18

6/23 期末議題報告分享 視情況報告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 20%1.這學期不定期點名七次,可以有2次缺席
2.每堂課於打鈴後15分鐘截止點名 (助教收簽到表)
期中報告 25%*4/21 我與原住民/原住民文化相遇的經驗分享
從自己經驗與選擇一個影像/文學/音樂/藝術作品等....
談談:我對原住民的…… (從自己的位置)想法/觀感與這個/些文本與我的經驗之反思
報告以PPT分享 一人10-12分鐘
期末繳交書面或影像作業 文字類: 最少3000字

課堂討論/小作業 20%課堂討論/小作業分享 不定期於每次課程第三堂進分組討論或分享
期末議題報告 35%■※6/16,23 期末議題分組報告:(35%)
1.最多3人一組
2.訪問從事與原住民族群服務相關的工作者(原/非原), 談談他們面對的原住民族群
的議題,工作時遇到的挑戰/難題,及自己的反思
口頭報告:以PPT分享 一組15-20分鐘 須於報告前兩天給予老師PPT檔案
書面報告:最少4000字
※個人作業:期中報告的書面作業或影像(20%)文字類: 最少3000字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1.星期四 10:00-17:00
2.有任何想法 歡迎信件或line聯絡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 EMAIL:theology0523@hotmail.com
聯絡電話 Tel:0928-495126 其他 Others:教師line ID: theology0523 二魚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郭施恩0978937820yanyanivy19911102@gmail.com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