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7:56:59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史學導論B組
(英文)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史一
授課教師 Instructor:楊俊峰 YANG, JUN-FENG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P33812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全 分組組別 Section:B組
人數限制 Class Size:4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必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二34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0年12月09日11時59分
歷史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參訪表現
2運用圖書館資源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ibrary resource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3閱讀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analyze data.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參訪表現
4團體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參訪表現
5口訪和田野調查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oral interviews and fieldwork.
  
6批判思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7口語表達和書寫溝通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8發揮文化創意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9論文寫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write theses.
  
10獨立研究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search independently.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指定教科書
1. Edward. H. Carr, What Is History?, 40th Anniversary ed. (Palgrave, 2001) (1st ed., 1961) (有三種中譯供參考: 1. 愛德華.卡耳著,江政寬譯,《何謂歷史?》,台北:博雅書屋,2009年 2. E.H.卡著,陳垣譯,《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3. 愛德華.咍萊特.卡耳著,王任光譯,二版,《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1970年)
2. Tosh, John. The Pursuit of History: Aim, Method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Modern History. London: Longman, 1993. 趙干城、鮑世奮(譯),《史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另一譯本:約翰.托什(John Tosh)著,吳英譯,《史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參考書目
1.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2005,二版二刷。
2.阿德勒等著,張惠卿編譯,《如何閱讀一本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74年)。[另一譯本:莫提默‧艾德勒(Martimer J. Adler)、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著 ; 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3)]
3.大學國文教材編輯室,《大學國文魔法書》,增訂三版,台北:聯經,2011。
臺大寫作教學中心 蔡柏盈,《從字句到結構: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10。
4.臺大寫作教學中心 蔡柏盈,《從段落到篇章:學術寫作析論技巧》,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10。
5.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著,《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2008年12月。手冊網址: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hau/f2.html
6.理查‧馬里厄斯,梅爾文‧佩吉(Richard A. Marius, Mel E. Page)原著,黃煜文譯,《如何寫歷史》,臺北:五南,2010。譯自:Richard A. Marius, Mel Page, 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History, 7th Edition,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Longman, 2009.
7.喬依絲.艾坡比等著(Joyce Appleby, Lynn Hunt, Margaret Jacob),薛絢譯,《歷史的真相》(台北:正中書局,1995年)。
8. 理查‧伊凡斯(Richard J. Evans)著,潘振泰譯,《為史學辯護》(台北:巨流,2002)
9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1996)
10.約翰‧阿諾德 (John H. Arnold)原著,李里峰譯,《歷史之源》,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譯自:John H. Arnold,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1.明文書局編輯部(編),《怎樣使用文史工具書》,台北:明文書局,1983。
12.文史知識編輯部(編),《學史入門》,北京:新華書店,1988;案:此書另有台灣版,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
13.朱天俊、陳宏天,《文史工具書手冊》,台北:明文書局,1985。
14.吳小如、莊銘權(編著),《中國文史工具資料書舉要》,台北:明文書局,景印本。
15. 華世出版社(編),《中國歷史紀年表》,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
16.嚴耕望,《治史答問》,台北:商務印書館,1985。
17.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
18.嚴耕望,《錢穆賓四先生與我》,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
19.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20. Benjamin, Jules R. Student’s Guide to Histo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1.
5. Bloch, Marc. The Historian’s Craft.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53; 周婉窕(譯),《史家的技藝》,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
2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5;案此書初版於1979。
22. 杜維運、黃俊傑(編),《史學方法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
23. 康樂、黃進興(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
24. 思與言雜誌社(編),《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台北:明文書局,1983。
25.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附補編)》,台北:中華書局,1974。
26. 杜維運、陳錦忠(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3,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
27. 杜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1、2,台北:華世出版社,1976。
28.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1, 2,台北:三民書局,1974。
29. Barraaclough, Geoffery. Main Trdnds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and Human Sciences: History. Mouton Publishers, 1987. 楊豫(譯),《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0. 楊豫,《西方史學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31. Kuhn, Thoma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王道還(編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
32. 杜維運,《中西古代史學比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是大一歷史系新生必須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為期一學年,每學期二學分,全學年共四學分。本課程以講授為主,主要目的在於介紹歷史系大一新生三方面的知識訊息:一、教授取得知識的基本能力(閱讀、筆記、摘要、書目與資料庫的介紹)。二、歷史學的性質、源流和研究方法的簡介。三、中西史學之重要流變與演進(特別重視近代中西史學的發展)。除了希望同學能對這門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外,亦希望能訓練同學歷史思考的能力。
  本課程授課的教材內容,除了文字外,亦希望透過各種圖像與影像等不同性質的材料,來呈現歷史學這門學科,並將安排一至兩次校外參訪活動,來思考歷史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問題。此外,除課堂講授之外,將十分著重學生的實作,將設計不同性質的實作作業(如書目、資料查索、文字與影像比較、大一上生活史的建構等等),使同學從實際練習中獲得經驗,了解如何利用圖書館與工具書取得歷史研究所需要的資料,並訓練同學掌握史學論著要點與論題之能力,增進未來修讀歷史的基本能力。



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
This lecture-based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all freshman stud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It is a one-year course worth four credits, two credits for each semester. The course aims to provide freshman stud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with information in three areas: 1) basic abilities for knowledge acquisition (reading, note-taking, excerpting, and bibliography and database use); 2) nature, origi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historiography; 3) critical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Students will acquir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ography and develop history-oriented thinking skills.

For course materials, texts as well as visual media such as images and videos are used to present the course information. One to two field trips are scheduled,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problems involved with incorporating history into real life. Classroom lectures and hands-on student practice are strongly emphasized. The various types of hands-on assignments includ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and bibliographies, comparing texts and images, and developing a chronology of first-semester freshman life. This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gain experience through hands-on practice, learn to use the library and reference books to study history, grasp the key points and theses of historiographical works, and equip themselves with effective history-studying skills. The end-of-semester assignment is based on real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cord and present the chronology of their personal lives. Thi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graphers’ work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旨在講授歷史學的性質、方法及其源流,並兼及知識取得的引領與基本訓練,以作為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課程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歷史與歷史學是什麼?
二、中西史學史流變之綜論
三、中國現代史學發展簡介。
p.s.本課程會安排1-2次的課程,請陳文龍導演講授如何拍攝攝影,請修課同學務必注意。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2 歷史敘述一:歷史敘述之復興   

2

3/1 歷史敘述二:中、西敘述史學之介紹 事先研讀《萬曆十五年》

3

3/8 歷史敘述三:《萬曆十五年》之研討   

4

3/15 演講:族譜、口述歷史與史學研究   

5

3/22 紀錄片與歷史:討論「許金玉的故事」   

6

3/29 紀錄片與歷史:討論「許金玉的故事」   

7

4/5 學術交流週   

8

4/12 演講:GIS、數位人文與歷史的運用
  

9

4/19 大眾史學:大眾是否可以成為史學家?討論:綠的海平線   

10

4/26 大眾史學:大眾是否可以成為史學家?討論:綠的海平線   

11

5/3 女人的歷史在哪裡?
婦女史:介紹婦女史興起與臺灣婦女史研究的概況
  

12

5/10 女人的歷史在哪裡?
婦女史:介紹婦女史興起與臺灣婦女史研究的概況
  

13

5/17 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 改為5/20(六)或5/27(六)

14

5/24 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   

15

5/31 古蹟的維護與保存
  

16

6/7 史蹟的踏查:福德洋圳、芝山岩與士林新舊街(三擇二) 改為6/4(六)或6/11(六)

17

6/14 如果課程進度順利:簡介中西史學的演變大要   

18

6/21 期末考週(個人期末作業成果發表會)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510%本課程每學期點名五次,佔總成績10分。五次點名,全部不到,總成績以0分計。
平時作業235%個人課後作業有二:1.研究書目的搜集(15%)。2.一篇的學術論文摘要。(20%)
課堂作業210%本課程討論影像或史蹟踏查,會有若干作業,請同學在課堂上寫作、討論,請修課同學留意。
課堂討論 10%本課堂重視課堂討論,請修課同學留意,這部分成績分兩方面:
一、各講次如安排團體討論,則依組討論的意見(含紙本)打成績
二、個人平時發言討論
個人的學期作業 35%族譜或口述歷史的學年報告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四下午2:00-6:00
請事先預約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D0642 EMAIL:d91123006@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02-28819471轉6189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葉芷伶  請見史導臉書教學社團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本課程嚴格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電等3C產品,上課前請一律將這些設備收進袋子,不能於桌面、桌下使用這些產品,如果一刻無法離開這些3C產品的同學,請慎重考慮是否要修習本課程。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