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8:04:51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台灣社會研究
(英文)ISSUES ON TAIWAN SOCIETY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社三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顧湛 KU, HENG-CHAN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SO207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6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必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五34E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2月23日22時00分
社會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具備社會學思考的基本能力
The basic ability to think sociologicall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參訪表現
2具備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析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3具備調查、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investigate ,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團隊參與
》參訪表現
4具備批判社會現象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henomenon critically.
  
5具備全球與跨文化的視野
The views with global and cross-cultural concern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6具備分析在地與區域社會問題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analyze social problems in both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參訪表現
7具備關懷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ncern and serve society.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團隊參與
8具備觀察社會趨勢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observe social trend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團隊參與
》參訪表現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1.下山一自述、下山操子譯寫,《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臺北:遠流,2011。
2.川島真,〈殖民地近代性」特集解說〉,收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 《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2004,頁65-70。
3.王宏仁、蔡明璋,《台灣全志---社會志:社會階層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6。
4.吳乃德,〈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主化〉,《台灣政治學刊》4,2000.12。
5.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第2-3章。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
6.李國祁,〈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978):131-159。
7.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2003。
8.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
9.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
10.徐正光、蕭新煌主編,《臺灣的國家與社會》導論、第10章。臺北:東大,1996。
11.張隆志,〈劉銘傳、後藤新平與臺灣近代化論爭——關於十九世紀臺灣歷史轉型期研究的再思考〉,收於國史館主編,《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論文集》,頁2031-2056。臺北:國史館,1998。
12.莊英章,〈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研究評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1978):49-57。
13.莊英章、陳其南,〈現階段中國社會結構研究的探討:台灣研究的一些啟示〉,刊於楊國樞、文崇一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1982,頁281-310。
14.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1,頁1-182。
15.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O—一九五O》。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8。
16.蔡淵絜,〈光復後台灣地區有關清代台灣社會史研究的檢討〉,《思與言》23(1)(1985):71-90。
17.駒込武,〈臺灣的「殖民地近代性〉,收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 《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4,頁161-170。
18.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臺北: 稻鄉,1998。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4)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下)》。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若林正丈,《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出版社,2007。
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2009。
翁佳音,《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
陳芳明,《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
薛化元,〈國家定位與政治改革:李登輝與蔣經國總統執政時期的比較〉,《臺灣風物》63:2,2013,頁71-94。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目的在對台灣社會的形成做一全貌性的介紹,包含臺灣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遷;歷來領有台灣政權的治理特性、政治制度與政策;以及民間社會與人民面對國家權力時的因應與抵抗。藉此讓學生理解形成當今臺灣社會的歷史與社會因素,並培養多元視角。
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gi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Taiwanese society, which includes social changes, governmentality, political system, policies of regimes occupied Taiwan in each period,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of civil society and people face towards state power. We hope tha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facts through this course.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強調歷史脈絡與發展,從清代、日治、戰後的政權特性,逐一探究各時期的臺灣社會、文化與人群的形成與發展,並培養多元思考與批判觀點,貼近時代氛圍與社會結構,也反思時人的處境、抉擇與侷限。
課程一部份以討論課(seminar)的方式進行,學生應於每週上課前依進度讀完「閱讀材料」,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5 課程導論   

2

3/4 清代臺灣社會變遷論:土著化與內地化論爭   

3

3/11 祭祀圈與宗族(清代)   

4

3/18 殖民與現代性(日治)   

5

3/25 殖民治理性(日治)   

6

4/1 學術交流週放假   

7

4/8 日治時期的臺灣政治與社會運動   

8

4/15 國家與原住民   

9

4/22 期中考週   

10

4/29 專題演講   

11

5/6 戰後初期臺灣社會與二二八事件   

12

5/13 影片欣賞:《超級大國民》   

13

5/20 戰後黨國威權體制建立及其影響   

14

5/27 臺灣的民主轉型   

15

6/3 端午節放假   

16

6/10 臺灣的社會運動   

17

6/17 期末考週(小組論文口頭報告)   

18

6/24 彈性補充教學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 15%出席與上課參與討論
閱讀筆記 15%3次閱讀筆記
期末書面報告 30% 
期中報告 10%小組研究計畫
小組課堂報告 20%閱讀材料課堂報告與書面大綱
期末小組研究論文成果發表 10%期末課堂PPT報告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事先寫信預約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中研院台史所 EMAIL:ku.hengtam@gm.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02-26525350#6837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