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8:11:36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科技與國際關係
(英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政一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烏凌翔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PO154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6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五12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1月14日22時47分
政治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礎研究方法的能力
Knowing basic research method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2瞭解政治思想與政治互動的能力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thoughts and interaction.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3瞭解國家體制與政治制度的能力
Understanding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4掌握全球脈動與國際事務的能力
Understanding global trend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5具備民主參與批判公共事務的能力
Having skills in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criticism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6具備跨領域問題診斷與解決的能力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7具備分析、決策與領導能力
Developing analytical, decision-making skills and leadership.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1、網路資訊平台為主,包括但不限於Wikipedia, youtube, Facebook之國際新聞,其它列於附表。
2、科技相關網站,包括但不限於《自然》nature.com、泛科學pansci.asia、數位時代-bnext.com.tw、電子時報-digitimes.com.tw、半導體行業觀察-semiinsights.com、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 .
3、各種網路國防軍武頻道,包括但不限於《詹氏》janes.com…
4、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之「科學人文系列」科普讀物。
5、國際關係學門相關之學術理論出版品,請見下表。唯,僅供參考,並不要求閱讀後始可來上課,只是讓學生知道理論有所本。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1、期望完整參加每一次「工作坊」=2堂課的同學,都會被講師驅使,動腦思考講師與同學抛出的一連串問題,同時記錄能夠被回答出來的部份,也記下自己答不出、但其他同學可以回應的部份,或者,誰也答不出的「未解之謎」,供做未來進一步學習或研究之素材。答案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或不完整。講師的功能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激勵同學繼續找尋更佳的答案-說不定是在這門課結束之後幾年?
2、期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課前時時關注國際新聞,不過課程前10~15分鐘,講師也會引導同學快速瀏覽相關新聞,至少知道上週「國際間發生了什麼大事」。如此設計,是避免沒有預習的同學,擔心無法跟上進度,而怯於來上課,反之,讓學生建立「只要來上課,即可跟上進度」的參與感,減少壓力。
期中考試。形式為較簡單的大量選擇題、與少量申論題,前者印證來上課即有收獲、即可獲取基本分數之課程宗旨,後者是為了區隔學生努力程度之差別。
期末考試,形式與期中考同,唯兩次考試計分佔比視期中考情況後調整,再宣佈。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cultivate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freshmen’s interests and passion into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lecturer will extract the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news, which will become the relevant materials for the pre-defined weekly themes, and will try to guide students in analyzing the context and logic of their influence and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課程概述:本課程為一跨領域研習計劃,內容以國際關係理論為經,科技變遷發展為緯,引導對國際政治有興趣的學生學習觀察全球科技產業與各個國家之間的互動邏輯。反言之,本課程並非科普新技術或高新武器大觀,亦非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科技面而已。
考慮大一同學對於國際關係理論內容之理解尚處於初探階段,為了引發興趣,本課程從觀察國際時事新聞為起點。
當然,製作國際新聞的各國媒體,皆非以教學為目的,也並非以科技內容為主軸,只是新聞乃剛剛發生或正在進行中的時事,對於具備好奇心的人類,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較能引起學子關注。
每週課程進行,會從最新發生的國際時事中,萃取出與課程大綱預設主題相關的素材,引導學生分析出其中科技要素衝擊國際關係的重點。
新聞報導時時都在更新,科技發展雖然也天天都在進步,但變化頻率低得多,所以課綱可以預設出與國際政治相關的科技子題。
為什麼科技=科學+技術是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呢?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沒有理由開設這門課了。關鍵在於科學與技術,正在成為國家權力要素中-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項要素!
傳統國關學者所重視的國家權力要素可以分為無形偏質化的一類,以及有形可量化的一類,前者有國民素質、政府效能、軍隊士氣、、、等等,後者則主要是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科技在冷戰結束後漸漸成為國際關係學者論述國家權力時必不可略的要素,理由無它,只因為科學與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與軍事準備的基礎。
換言之,科技落後的大國,絕無機會成為國際強權。
這也是美國川普政府發動所謂「貿易戰」的本質,也是未來美、中對抗的主軸,這一點從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針對中國的制裁清單內容,即可看出-全是軍火與高科技相關類別的集團公司,主要理由之一則清一色是「有可能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無庸置疑,科技會增加國家權力,繼而改變國家間彼此之行為,最終可能改變國際體系-如果美、中在科技戰一較高下後,形成了支配國與挑戰國之「權力轉移」。
學習的方法很重要!要怎麼展開教學呢?
假設人人都有可以上網的電腦,再加上包羅萬象的 Wikipedia以及google,講師早已不需要提供靜態的內容了,那些只是 data,或,充其量也只是 information,而不是knowledge。
本課程,講師將會帶領學生以「工作坊」= workshop 的形式,共同發現他們應對未來挑戰所需要裝備的「專業」,包括找到儲存data或information的「框架」、以及找到與應用它們的方法及概念。
此一教學方式並非新創,一位以色列學者 Eliyahu Goldratt已經如此嘗試多年,他的四本著作《目標》、《絕不是靠運氣》、《仍然不足夠》、《關鍵鏈》成功在世界各地流行,其中描述了他的方法。雖然Goldratt聚焦於管理學,他的方法仍可以應用於「發掘」任何領域的知識。
簡而言之,雖然形式仍以講師講述優先,但課堂上會提出大量問題,以提供加分為誘因,要求學生利用大腦思考與上網,立刻找出答案。同時,也鼓勵1~3分鐘的小型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一來可減少專注力降低、甚至打瞌睡的可能,二來透過交流形成同學間的良性互動,為課堂氣氛加溫。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5 1、 課程內容簡介,評量標準簡介。
2、 主題:科技、科技戰的定義與討論範疇。
3、 重點:如何定義戰役與戰爭?如果科技=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那麼,什麼是科學?什麼又是技術?如何建立科學力與技術力的指標?為何中國無法在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項中有所斬獲?為何中國在Fortune Global 500排行榜與世界專利申獲數量排名,於2020年都超過美國?
4、 參考閱讀:《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之《戰爭論》。
  

2

3/4 1、 主題:評估美中科技戰雙方的領先與落後。
2、 重點:何謂關稅戰?何謂貿易戰?何謂科技戰?中美貿易戰即科技戰?科技是戰場、武器、或資源?科技產業如何分類?川普的戰略目標為何?拜登減緩或加劇了對中國的科技戰嗎?美國如何制裁中國大陸的中興通信、華為技術、中芯國際?何謂美國對中國的「掐脖子」?
3、 參考閱讀: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官網-https://www.bis.doc.gov/;陳添枝《美中貿易戰戰什麼?大國崛起與制度之爭》時報文化。
  

3

3/11 1、 主題:美中科技戰、半導體、台灣的角色。
2、 重點:與鋼鐵與石油相比,晶片是更重要的資源嗎?美國產業的強項與弱項?中國產業的強項與弱項?台灣產業的強項與弱項?從沙子到晶片-建立半導體產業難處何在?為何半導體產業只剩美、歐、中、日、韓、台六大巨頭?台積電為何被稱為「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何受限於美國商務部行政命令?
3、 參考閱讀:google「科技戰」、「聯合國產業門類」;半導體產業協會官網https://www.semiconductors.org/。
  

4

3/18 1、 小結「美中科技戰」與「國際關係」理論與現況的關聯。
2、 重點:重覆前三堂課的重點內容,但是重問一遍之前同樣的問題,請同學比較最初的理解與當下的感知有何不同?是否出現新的疑問-譬如台積電為何要赴美、日設廠?是否找到新的資訊來源?是否看清強權大國與弱小政權在科學實力與技術實力層面的差異為何?
3、 參考閱讀:請學生做為作業,自行補列之前之參考閱讀,以網上資料為主,但是需要指明所列出項目之間的邏輯關係,而非隨意剪貼大量凌亂無序的網址。此一設計為培養學生自行蒐尋資料之習慣與能力。
*每三週資訊量飽滿的授課之後,本課綱即安排一週「小結」,目的是避免太多同學跟不上進度,產生挫折感;再者,改換新的角度,反覆思考同一主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可以及早發掘學生之學習興趣、障礙、與進度,適當調整之後的學習內容深度與方向。

5

3/25 1、 主題:飛彈科技與強權太空競爭。
2、 重點:火箭與導彈有何差別?巡弋飛彈與洲際導彈有何差別?何謂「愛國者」飛彈與「薩德系統」?當今美、俄、中的高超音速飛彈發展與佈署進度如何?
3、 參考閱讀:林宗達《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建構》晶典文化;狩野良典《圖解版 飛彈的科學》晨星出版。
  

6

4/1 1、 主題:核子時代的國際關係特質。
2、 重點:原子彈與氫彈的差異何在?何謂「三位一體核打擊」?何謂「恐怖平衡」?何謂「相互毀滅」?美國、俄國、中國的「飛彈防禦系統」發展策略為何不同?
3、 參考閱讀:蔡政文《核子時代國際關係的特質》。
  

7

4/8 1、 主題:不對稱戰爭與無人機。
2、 重點:何謂不對稱戰爭?無人機與偵察機、戰鬥機、運輸機的差別何在?戰鬥機為何難造?匿踪戰機真的「看」不見嗎?中國大陸的殲20可以跟F-35媲美嗎?無人機可以取代哪些有人機的工作?無人機何時、如何可以全面取代有人駕駛的戰鬥機?無人機的優點是以量取「勝」?
3、 參考閱讀:於Youtube 頻道中UAV 與關鍵字drone、google、無人機相關之視頻。
  

8

4/15 1、 小結「飛彈+飛彈防禦系統+飛機/無人機」與「國際關係」理論與現況的關聯。
2、 重覆前三堂課的重點內容,但是請同學比較是否能分辨出美、中、俄等強國在核武投射系統、飛彈防禦系統、無人機的現況與發展策略差異?
3、 參考閱讀:請學生做為作業,自行補列之前-包括本週-之參考閱讀,以網上資料為主,但是需要指明所列出項目之間的邏輯關係,而非隨意剪貼大量凌亂無序的網址。
  

9

4/22 期中考 期中考 期中考 期中考   

10

4/29 主題:強權競爭與太空科技。
1、 重點:何謂人造衛星、同步衛星、通訊衛星、偵察衛星、殺手衛星?太空通訊與地表之有線通訊有何差別?誰已經成立了、為什麼成立「太空軍」?登月的航太科技與軍武有何關係?冷戰時的美、俄太空競賽之意涵?中國為何要在太空科技急起直追?GPS與北斗-全球定位系統之爭為了什麼?哪一國會先在月球建立基地?
2、 參考閱讀: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第二章「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五南圖書。國家實驗室官網:https://www.narlabs.org.tw/。

主題:強權競爭與太空科技。
1、 重點:何謂人造衛星、同步衛星、通訊衛星、偵察衛星、殺手衛星?太空通訊與地表之有線通訊有何差別?誰已經成立了、為什麼成立「太空軍」?登月的航太科技與軍武有何關係?冷戰時的美、俄太空競賽之意涵?中國為何要在太空科技急起直追?GPS與北斗-全球定位系統之爭為了什麼?哪一國會先在月球建立基地?
2、 參考閱讀: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第二章「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五南圖書。國家實驗室官網:https://www.narlabs.org.tw/。

  

11

5/6 1、 主題:強權競爭與人工智慧。
2、 重點:何謂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的科技條件為何?何謂「人臉識別」?何謂「語音識別」?何謂AIoT?AIoT與5G的關係?AI 為什麼可以或不可以全面取代人類?美國與中國的 AI 水準孰領先、為什麼?
3、 參考閱讀:Google「人工智慧」、「物聯網」、「5G」。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官網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list/55462077-6ca2-4446-bdf9-0c1b526e355a?l=ch。
  

12

5/13 1、 主題:新冠肺炎與疫苗科技。
2、 重點:細菌與病毒有何差異?何謂疫苗?新冠病毒是中共武漢實驗室「意外流出」?生物戰如何發動與防範?中國武漢是疫情發源地、或不是,對其它國家來說,差別何在?疫情造成「全球化」倒退?
3、 參考閱讀:google「病毒」、「細菌」、「疫苗」、「生化戰」。
  

13

5/20 1、 小結「太空科技+人工智慧+疫苗科技」與「國際關係」理論及現況的關聯。
2、 重點:重覆前三堂課的重點內容,但探索更多問題,譬如-上太空是為了國家威望?發展太空科技有助經濟或軍武力量?人臉識別侵害人權?人工智慧對於哪些經濟部門會產生貢獻?人工智慧對哪些經濟部門會產生傷害?何謂智慧家庭?何謂智慧城市?何時會看到自駕車滿街跑?全球哪一個國家的AI技術最領先?為什麼?AI科技領先的國家,國力會如何超越它國?疫苗如何做為國家間權力工具?台灣為何不用晶片換疫苗?
3、 參考閱讀:之前所有參考閱讀,以及請學生做為作業,自行補列之資訊來源。同樣,需要指明所列出項目之間的邏輯,而非隨意剪貼大量凌亂無序的網址。
  

14

5/27 1、 主題:虛擬世界與網路戰。
2、 重點:Internet如何誕生的?哪一國的網路技術最強?何謂「網路攻擊」?何謂「網軍」?網路攻擊為何抓不到現行犯?網路攻擊有哪些行為、哪幾種層次?網路戰會升高成熱戰嗎?虛擬世界的「國界」何在?虛擬世界中的國家主權如何維護?
3、 參考閱讀:《數位新時代》遠流出版;趙永茂主編《資訊時代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典範與新治理》致知出版。google「元宇宙」、「駭客」。
  

15

6/3 1、 主題:美國猛打華為和TikTok的理由
2、 重點:都是中國大陸的手機製造商,美國為何打華為不打小米、Vivo、Oppo?何謂「平台」與「生態」?TikTok、抖音、Facebook、Instagram、line有何異同?何者對國安威脅更大?打華為很成功,為何打 TikTok不成功?美國通訊業界居領導的公司是哪一家?中國大陸為何禁google,卻沒禁Microsoft?
3、 參考閱讀: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產業資訊室」https://iknow.stpi.narl.org.tw/DefaultPhone.aspx; 知乎宁南山專欄 https://www.zhihu.com/people/ningnanshan/posts。
  

16

6/10 1、 小結「網路虛擬世界+個案『華為與 TikTok』」與「國際關係」理論及現況的關聯。
2、 重點:網路也是一種不對稱戰爭的戰場?網路的個人終端設備必然有資安問題?本國國民使用它國生產的手機或個人電腦有何隱憂?本國國民使用它國生產的手機APP有何隱憂?華為等於是中國的國營企業?如果 TikTok在美國只有10,000個使用者就不會被禁?像 TikTok這種短視頻APP能夠流行的關鍵為何?
3、 參考閱讀:之前所有參考閱讀,以及請學生做為作業,自行補列之資訊來源。同樣,需要指明所列出項目之間的邏輯,而非隨意剪貼大量凌亂無序的網址。
  

17

6/17 1、 主題:美中科技戰與國際體系之權力轉移之爭
2、 重點:宏觀鳥瞰自然科學世界與全球產業分佈的外觀、與地球儀地圖比較後,心得為何?全球化下的供應鏈與價值鏈有何特徵?中美科技戰之後的全球供應鏈正在如何變化?
3、 參考閱讀:Ronald L. Tammen, Jacek Kugler and Douglas Lemke,“Foundations of Power Transition Theory”, https://oxfordre.com/politics/view/10.1093/acrefore/9780190228637.001.0001/acrefore-9780190228637-e-296 。
  

18

6/24 期末考 期末考 期末考 期末考 期末考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 5% 
期中考130%期中考成績。佔比視情況而訂,約30%~40% 之間。
學期考140%期末考成績,佔比視情況而訂,約40%~50% 之間。
課堂討論 25%參與討論程度-特別著重學生提出問題的數量與內容,予以加分。提問可於課堂中,亦可於課前。第一堂課即建立班級line群組,講師與同學都可以在週間於 line群組中,根據新聞發展,提出下一堂課可能討論的問題。佔比約25%~30%。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星期五10-12點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 EMAIL:d05322002@ntu.edu.tw
聯絡電話 Tel: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1、期望完整參加每一次「工作坊」=2堂課的同學,都會被講師驅使,動腦思考講師與同學抛出的一連串問題,同時記錄能夠被回答出來的部份,也記下自己答不出、但其他同學可以回應的部份,或者,誰也答不出的「未解之謎」,供做未來進一步學習或研究之素材。答案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或不完整。講師的功能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激勵同學繼續找尋更佳的答案-說不定是在這門課結束之後幾年?
2、期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課前時時關注國際新聞,不過課程前10~15分鐘,講師也會引導同學快速瀏覽相關新聞,至少知道上週「國際間發生了什麼大事」。如此設計,是避免沒有預習的同學,擔心無法跟上進度,而怯於來上課,反之,讓學生建立「只要來上課,即可跟上進度」的參與感,減少壓力。
期中考試。形式為較簡單的大量選擇題、與少量申論題,前者印證來上課即有收獲、即可獲取基本分數之課程宗旨,後者是為了區隔學生努力程度之差別。
期末考試,形式與期中考同,唯兩次考試計分佔比視期中考情況後調整,再宣佈。

1、不缺席,不遲到,參與討論。
2、課堂上不玩手機,不飲食。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