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7:53:23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台灣史
(英文)THE TAIWAN HISTORY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史一
授課教師 Instructor:曾獻緯 TSENG, HSIEN-WEI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HI411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全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8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必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一12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3月01日18時43分
歷史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移地教學表現
2運用圖書館資源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ibrary resource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移地教學表現
3閱讀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analyze data.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4團體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5口訪和田野調查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oral interviews and fieldwork.
  
6批判思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7口語表達和書寫溝通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8發揮文化創意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9論文寫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write theses.
  
10獨立研究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search independently.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指定閱讀
1.黃昭堂著,廖為智譯,《臺灣民主國之研究》(臺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頁219-232。
2.小林道彥(著),李文良(中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48:3(1997),頁101-122。
3.張炎憲,〈日治時代臺灣社會運動:分期和路線的探討〉,《臺灣風物》第40卷第2期(1990年6月),頁1-16。。
4.張漢裕,〈日據時代臺灣經濟的演變〉,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編者自印,1954),頁74-128。
5.周婉窈,〈美與死──日本領臺末期的戰爭語言〉,收於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編,《臺灣史一百年──回顧與研究》,頁85-99。
6.陳翠蓮,〈臺灣戰後初期的「歷史清算」 (1945-1947)〉,《台大歷史學報》58(2016),頁195-248。

7.吳聰敏,〈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0期(2006年 12月 ) ,頁129 -159
8.蘇瑞鏘,〈強人威權黨國體制與戰後臺灣的政治案件〉,《輔仁歷史學報》第30期(
2013年3月),頁167-213。
9.王塗發,〈戰後臺灣經濟的發展〉,收錄於李筱峰等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頁387-414。
10.薛化元,〈蔣經國與臺灣政治發展的歷史再評價:以解除戒嚴為中心的探討〉,《臺灣風物》,60:4(2010.12),頁195-226。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1.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2.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3. 吳密察,《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臺北,新自然主義,2009。
4.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2001。
5.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6.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旅遊活動與地理景象的建構〉,收入黃克武主編,《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7.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
8.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2003。
9. 林玉茹 ,《國策會社與殖民地邊區的改造: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11。
10.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下)》。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11. 阿部賢介,《關鍵的七十一天:二次大戰結束前後的臺灣社會與臺灣人之動向》。臺北:國史館,2013。
12.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
13. 若林正丈,《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出版社,2007。
14. 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
15. 若林正丈、吳密察等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臺北:新自然主義,2004。
16. 涂照彥,李明峻翻譯,《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1999。
17. 翁佳音,《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7。
18. 張隆志,〈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2006),頁33-58。
19. 許雪姬,〈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經驗〉,《歷史臺灣》11(2016), 頁75-132。
20. 陳芳明,《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
21. 陳翠蓮,〈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16,頁180-222。
22.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O—一九五O》。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8。
23. 陳翠蓮等著,《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臺北:衛城出版公司,2013。
24.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
25.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2001。
26. 蔡錦堂,《日本帝国主義下臺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
27. 蔡錦堂,《戰爭體制下的臺灣》,臺北,日創社,2006。
28. 駒込武著、吳密察等譯,《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29. 鍾淑敏,〈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2004),頁 79-116。
30.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臺北: 稻鄉,1998。
31 許雪姬編,《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三冊)》。臺北: 國家人權博物館,2015。
32 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2009。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藉由主題式課程講述等方式,讓學生理解20世紀臺灣歷史的發展,培養多元視角、基礎臺灣史知識與掌握相關議題二手文獻、史料之能力。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aiwanese History from the 20th century. We hope tha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historical facts and 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hrough this course.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涵蓋清末至戰後台灣史為範圍,採主題式課程規劃,原則上每單元二至三週為原則,日治時期分為四個單元:1.劇變與肆應、2.日本帝國的台灣統治構想與實踐、3.殖民性與現代性、4.戰爭與國家統合。戰後時期分為1.戰後初期的政治與社會、2.黨國威權體制的建立3.經濟奇蹟的背後4.民主化的完成,深入理解日治與戰後台灣的內外情勢、政治社會的變遷與發展,進而學習以多元角度檢視歷史現象的發生與轉變,並能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專題研究的技巧。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1 課程導論   

2

2/28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放假   

3

3/7 乙未割臺與臺灣民主國   

4

3/14 日本帝國殖民體制及政策   

5

3/21 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6

3/28 臺灣資本主義發展   

7

4/4 兒童節放假   

8

4/11 皇民化、戰爭動員下的臺灣   

9

4/18 期中考   

10

4/25 戰後初期的局勢與二二八事件   

11

5/2 戰後臺灣的經濟的基礎   

12

5/9 戰後威權體制建立及其影響   

13

5/16 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   

14

5/23 台灣民主化動力   

15

5/30 課程總結與討論   

16

6/6 專題演講 該日課程移往5/18下午1點至3點陳翠蓮教授專題演講:戰後台灣政治中的美國因素

17

6/13 期末考   

18

6/20 彈性補充教學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1730%因故無法出席者,事前應向授課教師請假。無故遲到早退者,每兩次等同缺席一次。無故缺席者,每次扣四分,逾五次者,每次仍扣學期成績五分。
平時作業320%指定閱讀共10篇(標註★),請任選3篇撰寫摘要。每篇論文的摘要篇幅以一頁為原則,內容需提及該論文的研究意識、史料、推論過程、主要論點、提問,不符標準予以退件,網路抄襲一律0分。4/18繳交2篇;6/13繳交1篇。本課程將安排一場演講(5/23陳翠蓮教授)。請務必出席聆聽,並在演講後隔週下課前繳交一篇500字心得。
個人報告120%由課程提供兩份文獻進行分析,篇幅以一頁為原則,內容包1. 史料「作者」的基本介紹(何人、何單位,於何時,在何種管道下出版,後續翻譯、重印之過程) 2.史料的基本架構(即史料的組成、編排形式) 3.史料的核心議題:即根據所閱史料,指出該史料傳遞的核心事件(問題)為何?史料製作者對這些事件站在何種角度(立場)記述該事件?記述者對於整體事件最關心的面向為何?你覺得它忽略了什麼?你覺得它為什麼關心某些內容而忽略其他內容?以及你覺得值得提出之重點或特色或問題。 4.閱讀史料後的心得。5.參考資料。不得遲交,逾期不受。作業如涉抄襲,該作業以零分計算。4/18繳交1篇;5/30繳交1篇。
學期考130%期末考試範圍為授課內容、指定閱讀、專題演講內容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事先寫信預約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Q206 EMAIL:m28433433@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一 單項成績不可零分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