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6/24 下午 07:52:34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清代中晚期以來思想文化史專題
(英文)SEMINAR O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FROM MID TO LATE QING DYNASTY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史三
授課教師 Instructor:王一樵 WANG, I-CHIAO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HI280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3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四34E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5月21日13時50分
歷史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2運用圖書館資源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ibrary resource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3閱讀與分析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analyze data.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4團體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學習綜合表現
5口訪和田野調查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oral interviews and fieldwork.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資料蒐集與分析
6批判思考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7口語表達和書寫溝通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8發揮文化創意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9論文寫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write these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10獨立研究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research independentl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資料蒐集與分析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第一週 導論與課程介紹:嘉道咸以來的世局變化】
1.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服份有限公司,2003。(部份章節選讀)
2.波拉切克 (Polachek, James M.)著,李雯翻譯,《清朝內爭與鴉片戰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部份章節選讀)
3.張國驥,《清嘉慶道光時期政治危機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12。(部份章節選讀)

【第二週 清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相關研究成果回顧】
1.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出版,2013。
2.林滿紅,《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11。
3.普拉特 (Platt, Stephen R.)著,黃中憲編譯,《帝國暮色 : 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新北市:衛城出版 : 遠足文化發行,2018。

【第三週 嘉慶道光年間的思想文化概況(一)】
1.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部份選讀)
2.清.方東樹,《儀衛軒文集》,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同治年間刊本。(部份選讀)

【第四週 嘉慶道光年間的思想文化概況(二)】
1.清.張際亮,《張亨甫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刊本景印,出版年不詳。(部份選讀)
2.清.管同,《因寄軒文二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第150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部份選讀)

【第五週 道咸以來宋明理學與陽明心學的相關發展概述】
1.楊朝亮,《清代陸王心學發展史》,北京 : 商務印書館,2018。(部份選讀)
2.黃進興著 ; 郝素玲、楊慧娟譯《李紱與清代陸王學派》, 南京市 : 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部份選讀)

【第六週 東亞燕行文獻所見清代中晚期政治文化(一)】
1.王汎森,〈從東亞交涉史料看中國〉,收於氏著《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2013),頁645-651。
2.孫衛國,《從「尊明」到「奉清」 : 朝鮮王朝對清意識的嬗變(1627-1910)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發行,2018。(部分章節選讀)
3.葛兆光,《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部分章節選讀)

【第七週 東亞燕行文獻所見清代中晚期政治文化(二)】
1.[日]夫馬進著,伍躍譯,《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使節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部分章節選讀)
2.吳政緯,〈從中朝關係史看明清史研究的新面向:以《燕行錄》為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1(臺北,2014),頁209-242。
3.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 : 朝鮮王朝尊周思明問題研究,1637-1800 》,北京 : 商務印書館,2007。(部分章節選讀)

【第八週 明清以來社會輿論的出現與後續發展】
1.王汎森,《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20。
2.王鴻泰,〈明清的資訊傳播、社會想像與公眾社會〉,《明代研究 》,第12期 (2009.6) , 頁41 – 92。

【第十週 太平天國前後的戰爭記憶與文化復興】
1.[美]史景遷,《太平天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部分章節選讀)
2.[美]史蒂芬.普拉特,黃中憲譯,《太平天國之秋》(譯自: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衛城出版,2013。(部分章節選讀)
3.[美]梅爾清(Tobie Meyer-Fong)著;蕭琪、蔡松穎譯,《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譯自: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臺北:衛城出版,2020。

【第十一週 晚清西力東漸:器物、政治制度、思想資源的變化】
1.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服份有限公司,2003。
2.鄭振鐸編,《晚清文選》,上海:上海書店景印,1987。
3.James M. Polachek, The Inner Opium War,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第十二週 晚清歷史教科書與線性進化論史觀的引進】
1.張越,〈近代新式中國史撰述的開端:論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形式與特點〉,《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7),4,頁74-80。
2.劉超,〈政學分合與知識生產: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寫研究〉,《安徽史學》(2011.9),5,頁30-37。
3.劉超,〈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安徽史學》,(2007.9),5,頁63-68。

【第十三週 晚清以來的政治思想與文化】
1.張、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三聯書店,1960-1978。
2.張振鶴等編,《清末社會風潮:辛亥前十年報刊資料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翁同龢日記》、《越縵堂日記》、《湘綺樓日記》、《緣督廬日記》(選讀介紹)

【第十四週 維新變法在思想與文化上的意義】
1.桑兵,《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茅海建,《戊戌變法的另面 : 『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黃彰健,《戊戌變法史研究》,臺北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第十五週 明清以來歷史記憶的相關研究與討論】
1.王汎森,〈從東亞交涉史料看中國〉,《東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別冊1 (2008.3),頁93-96。
2.楊念群,《何處是“江南”: 清朝正统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導論;第六章〈清朝“正統觀”之確立與歷史書寫〉。
3.林志宏,〈王道樂土 : 清遺民的情感抵制和參與「滿洲國」〉,《新史學》(2007.9),18:3,頁45-101。

【第十六週 新的世界觀、時間觀與人生觀】
1.王汎森,〈時間感、歷史觀、思想與社會:進化思想在近代中國〉,收入陳永發主編,《明清帝國及其近現代轉型》,臺北:允晨,2011。
2.王德威,《晚清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第一章;第六章。
3.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 : 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第二章〈軍國民、新民與公民的身體:身體的國家化生成〉;第四章〈鐘點時間與身體〉。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中、英文學術專著】
1.《辛亥革命與二十世紀中國:1990-1999年辛亥革命論文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紀念辛亥革命八十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4。

3.《晚清名儒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4.王戎笙、李洵等,《清代全史》第6~7冊,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5.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服份有限公司,2003。

6.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7.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出版,2013。

8.史景遷,《太平天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9.史蒂芬.普拉特,黃中憲譯,《太平天國之秋》(譯自: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衛城出版,2013。

10.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1987。

11.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4。

12.林滿紅,《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11。

13.波拉切克 (Polachek, James M.)著,李雯翻譯,《清朝內爭與鴉片戰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14.施立業,《姚瑩年譜》,合肥:黃山書社,2004。

15.茅海建,《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上海 : 上海三聯,1998。

16.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17.張國驥,《清嘉慶道光時期政治危機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12。

18.陳永發主編,《明清帝國及其近現代轉型》,臺北:允晨,2011。

19.普拉特 (Platt, Stephen R.)著,黃中憲編譯,《帝國暮色 : 鴉片戰爭與中國最後盛世的終結》,新北市:衛城出版 : 遠足文化發行,2018。

20.嚴迪昌,《清詩史》,台北:五南,1998。

21.Benjamin Elman, Classicism, Politics, and Kinship: the Ch'ang-chou School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22.James M. Polachek, The Inner Opium War,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3.John K. Fairbank,《劍橋中國史.晚清篇》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0, Late Ch’ing 1800 to 1911 (Published in 1978).

24.Lin, Man-houng, 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 Cambridge, Mass.;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6.

25.Mark C. Elliott,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6.Mary C. Wright, 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the Tung-chih Restoration, 1862-1874.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7.Philip A. Kuhn, 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1796-186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清人文集與清代中晚期以來相關史料文獻彙編】
1.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輯,《鴉片戰爭時期思想史資料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63。

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

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張振鶴等編,《清末社會風潮:辛亥前十年報刊資料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5.張、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三聯書店,1960-1978。

6.楊家駱,《鴉片戰爭文獻彙編》,臺北:鼎文書局,1973。

7.黃宇和編著,《兩次鴉片戰爭與香港的割讓 : 史實和史料》,新店 : 國史館,1998,

8.佐佐木正哉,《鴉片戰爭之研究(資料篇)》,臺北縣 : 文海,1974。

9.清.方東樹,《儀衛軒文集》,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同治年間刊本。

10.清.沈垚,《落帆樓文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525冊。

11.清.唐鑑,《唐確慎公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

12.清.孫鼎臣,《芻論》,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咸豐十年武昌節署刊本。

13.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

14.清.張際亮,《張亨甫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刊本景印,出版年不詳。

15.清.管同,《因寄軒文二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第150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6.清.蔣湘南,《七經樓文鈔》,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7.清.魯一同,《通甫類藁》,﹙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浙江圖書館藏清咸豐九年(1859)刻本影印,1995。

18.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將討論清代自嘉、道以來的思想文化史相關議題。 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對於這段時期思想史、文化史,以及物質文化方面的充份了解,以及對於史料文獻的熟悉掌握。課程也將安排討論與小組報告,並且培養同學進行獨立研究的基礎能力。
This course will discuss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from the Mid to Late Qing Dynasty. There will be some group discussions, presentations and oral reports in this course as assignments and home works.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prepare the reading assignments, get familiar with official archives and cultivate their own academic researching abilities in this semester.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清朝自嘉、道以來,士人各種不同的議論想法,可以說無處不與「變革更張」有關。無論是知識階層議論中屢屢提及的人心思變,或是提出各種救弊與變革的議論與主張。嘉、道以來的士人們不僅只是口頭議論而已,他們或者順應時勢的各種變化曲折,進而開出了各式各樣的救亡藥方,又或者是試圖由各方面著手,經營策劃,試圖將當時社會的嚴重危機,逐一處理妥當。清中葉以來,學界公認是此時正是人口增加開始嚴重衝擊到自然環境的關鍵時期,其影響甚為深遠。大體而言,清中葉以來各種士人議論所衍生變化的言論與主張,多半與人口所帶來的危機感有著相當程度的內在關連。清代中期史的相關研究成果,日漸豐富,近年來已逐漸成為重要的學術討論焦點之一,值得進一步分析探討。本課程將帶領同學們熟悉相關史料文獻,並且進一步培養同學思索與研究相關領域議題的基本能力。課程中也會安排討論互動,輔導同學完成學期報告,並加強敘事能力與寫作能力。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4 導論與課程介紹:嘉、道、咸以來的世局變化   

2

3/3 清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相關史料文獻介紹與研究成果回顧   

3

3/10 嘉慶道光年間的思想文化概況(一)   

4

3/17 嘉慶道光年間的思想文化概況(二)   

5

3/24 道咸以來宋明理學與陽明心學的相關發展概述   

6

3/31 東亞燕行文獻所見清代中晚期政治文化(一) 3/31(週四)學術交流週放假

7

4/7 東亞燕行文獻所見清代中晚期政治文化(二)   

8

4/14 明清以來社會輿論的出現與後續發展   

9

4/21 期中研究計劃口頭報告 4/21(期中研究計劃口頭報告)

10

4/28 太平天國前後的戰爭記憶與文化復興   

11

5/5 晚清西力東漸:器物、政治制度、思想資源的變化   

12

5/12 晚清歷史教科書與線性進化論史觀的引進   

13

5/19 晚清四大日記與生活日常中的歷史敘事   

14

5/26 維新變法在思想與文化上的意義   

15

6/2 明清以來歷史記憶的相關研究與討論   

16

6/9 新的世界觀、時間觀與人生觀   

17

6/16 期末報告(一)&期末報告(二) 由於疫情,改為分組線上報告。

18

6/23 綜合討論與課程總結 彈性教學週,主要提供同學們詢諮詢與討論期末報告相關問題。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不同意 期末退修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520%請同學們準時出席,無故缺席三次以上,出席分數將以零分計算。
平時作業120%本學期將會安排一次校外學者演講活動,請同學們務必出席,並撰寫500字的心得報告。並請同學於參與演講活動之後的下一週上課時繳交心得報告(由於疫情之故,以電子檔案傳寄繳交)。請務必準時繳交作業,遲交作業,將酌予扣分。
期中研究計劃口頭報告120%期中研究計劃口頭報告,請各組同學分別就期末報告研究議題,進行5-10分鐘的口頭報告。並請於當日提供研究計劃的紙本資料與電子檔。研究計劃的呈現方式,也可以採取多媒體影片的形式,同學們可再與老師溝通討論。
期末報告140%請同學們依照各講授課內容,構思學期報告的研究主題。可以採小組方式完成此份學期報告。分組方面,小組成員約3-4人為一組,最多請不要超過4人(若有個別同學想單獨完成學期報告,也可在學期初與老師溝通討論)。報告撰寫方面,請依照《新史學》格式,完成學期報告。篇幅字數約2000字左右,並請標明姓名、系級、學號,以及頁碼、腳註與引用文獻。請同學們於期末考週次的上課日,繳交學期報告(由於疫情因素 請同學們以電子檔案的形式上傳繳交),請勿遲交。學期末並會安排各組同學上台進行口頭報告,每組報告時間約10-15分鐘。期末報告的呈現方式,同學們也可以採取多媒體影片的形式,攝製10-15分鐘的影片,同學們可再與老師溝通討論。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請同學們電郵來信,約定課業輔導時間。(疫情期間,請先電郵聯繫,或以microsoft teams 進行線上meeting,詳細方式,再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第二教研D0643 EMAIL:d96123001@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02)2881-9471#6191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1.如未能出席,請同學們來信告知,以免影響出席分數的評定。
2.同學們請認真完成作業,請勿抄襲,並充份準備考試。
3.課堂中請相互尊重,維持教室秩序。同學請舉手發言,討論課程內容。
4.若非課程交流與討論之用,請將手機、筆電、平板電腦設置於靜音狀態,或是關閉,以免影響課程進行。
5.開學後的第一堂課,請同學們務必出席簽到。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http://www.scu.edu.tw/history/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
請同學們在期末考週(6月16日)週四晚上十二點以前上傳期末報告電子檔至 tronclass。

請同學們依照各講授課內容,構思學期報告的研究主題。可以採小組方式完成此份學期報告。

分組方面,小組成員約3-4人為一組,最多請不要超過4人(若有個別同學想單獨完成學期報告,也可在學期初與老師溝通討論)。報告撰寫方面。

請依照《新史學》格式,完成學期報告。篇幅字數約2000字左右,並請標明姓名、系級、學號,以及頁碼、腳註與引用文獻。繳交學期報告(由於疫情因素,請同學們繳交上傳電子檔案)。

請同學們在期末考週(6月16日)週四晚上十二點以前上傳期末報告電子檔至 tronclass。

另外,線上報告的順序,將依照點名登記簿的順序上台分享期末報告成果。

請勿遲交。學期末,第十六週(6月9日)、第十七週(6月16日)並會安排各組同學進行線上口頭報告,每組報告時間約10-15分鐘。期末報告的呈現方式,

同學們也可以採取多媒體影片的形式,攝製10-15分鐘的影片,同學們可再與老師溝通討論。

由於老師參加東吳大學人文社科院舉辦的研究成果發表會,5月12日(週四)停課一次。

並於彈性教學週(第十八週),6月23日(週四),補課一次。請同學們若有報告相關問題,可以運用MS Teams線上平台,一起討論與分享,並進行期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