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3/4 下午 07:53:56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外雙溪環境與生態的變遷類別三
(英文)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HANGES IN WAISHUANGHSI
開課學期 Semester:110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溪通識一
授課教師 Instructor:黃顯宗 WONG, HIN-CHUNG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DC702B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類別三
人數限制 Class Size:78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必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五12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2月14日16時24分
通識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倫理思辨
Ethical Speculation.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2人文素養
Humanistic qualit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3科學素養
Scientific Literac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4思維能力
The Ability of Reasoning.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實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5語文能力
Language abilit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6身心保健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7民主法治與公民素養
Democratic rule of law and civic literacy.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團隊參與
8社會意識與國際視野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9美感意識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展演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使用自編講義與自製的教學影片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東吳Moodle:http://isee.scu.edu.tw/moodle/
(使用電子化校園帳密登入)
1.先為每個講題設計數則小測驗,放置於雲端中,讓同學們上課時進行即時回應用。
2.同時放置最新的上課教材
3.學習心得、小組作業的平台
█教師網頁網址:
本課程的全部教材已經建置完成,建立在微生物學系的伺服器中,可公開自由瀏覽
http://163.14.19.13/MIB/wong/courses/lifescience2/index.htm,並附有歷年學生小組所有報告。
█Youtube平台:外雙溪環境與生態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g_vXoTIQoscI3BY8lZQSA?view_as=subscriber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一)親自體驗、認識本校外雙溪校區與所處的外雙溪流域的環境與生態變遷,在自然科學上,認識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人類活動與生態變遷影響等。
(二)認識外雙溪流域中各種變遷相關議題的多面向因子,學習蒐集資訊,並學習從各面向討論特定環境變遷的議題,激發關鍵思考的能力。
(三)透過戶外訪視、探索報告等活動,增進同學間人際互動、合作等工作的能力。
本科目專為大一新生而設,重點在真實的接觸與體驗為主,增進同學對校園與社區的認同,知識面以生態學為基礎,不過不在硬學問的傳授與知識領域的深化與廣化。
This course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freshman, and the main goal is to learn via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on campus and region around. This course introduc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us of Waishuanghsi river and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in order to learn the impact of natur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hanges. Students learn to collect multi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on special issues that will lead to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hanges in this region, and try to discuss on pros and co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issues. At least four outdoor visits to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Waishuanghsi river will bring direct contact and first-h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is region.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科目不同於一般的上課方式,上課以自製的影音教材為主,配合部分課堂講授、多元活動,而且由學生親手習作的方式進行,特色與執行方式說明如下:
(1)數位教材為主:過去以圖文介紹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基礎、外雙溪流域的發展歷史,各區段的環境與生態的變化,本年度改為以自製的數位影音教材為主,並配合課堂的線上測驗,提出各區段變遷相關的爭議性討論議題。近年已建置完整的影音教材,使得教材更具動感,更能吸引學生們的關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7hkcWxtJg&feature=youtu.be,目前已經完成約80件影音教材,從下游洲美至坪頂古圳擎天崗等處,每則平均約15分鐘。
(2)戶外教學:將安排三個行程,過去安排上游碧溪橋,中游故宮附近,下游洲美,第四次將安排在校園。本學年度考慮新的四行程為:(1)芝山岩,(2)福德洋圳,(3)劍南路一帶與煤礦。
(3)訪視心得分享與課堂議題討論:就訪視心得/該區段重要的爭議性議題,各組輪流上台做多面向的報告,同學參與討論,就各議題,各組先預設做正方或反方準備,視選課學生和組別多寡而做更仔細的設計,務必使得各組同學有相近的工作量。過去兩年採正反兩方類辯論的方式,讓同學得以從不同角度瞭解與思考,使同學不致於抄襲去年的討論內容,本年度暫擬不同的的討論議題為:(A)古蹟更新為重還是復舊為重-以惠濟宮為例(B)東吳校園至婆婆橋需要親水計畫嗎?(C)外雙溪煤礦遺跡需要保護嗎?。前兩則是本年度新增的討論議題。校園訪視不做分組的訪視報告和議題討論。
(4)競賽活動:兩項競賽活動:(A)種植鐵線蕨活動,由各小組負責在校園訪視後自行種植鐵線蕨盆栽,在競賽時間進行評比,(B)外雙溪環境與生態知識大競賽,為增加課堂的熱度,當場給獎勵,不列入學期分組成績。前項和訪視心得/議題討論和分組探索報告為分組學習活動,計算分組的成績。
(5)分組探索報告:透過學生親手完成,從做中學,特別是親近環境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遠非課堂講授所能達至。本課程就全流域中各項議題,同學分組提出小計畫,具有問題、背景緣起、探索方法、分工進度等,在課外時間分組執行,並做一次口頭進度報告和期末成果報告。基於過去多年的經驗,每年都需要設計新的主題,方能保持新鮮感,避免抄襲。本學年(110)度擬以「士林與外雙溪環境、生態與人文探查」為主題,請學生小組自由與教師商量:(1)擬定三小時以內的外雙溪與士林市區(含河濱兩岸)行程,(2)規劃攝製徒步參訪的介紹影片,(3)內容含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的介紹。鼓勵學生們分組親自走訪,用第一手資料製作。並安排進度與成果報告,密切掌握執行的情況。最後做成製作過程與評估的ppt報告和最後成果影音(mpg4 720dpi或以上)報告。從教材與學生學習成果都符合計畫訴求:「實作深化學習」、「數位科技融入教學課程」的目標。本科目從三年前起學生報告皆以影音的方式完成,修課的同學確實能順利完成。
進度與實際內容,以moodle公告為準。
如因應疫情升級,學校需要改為遠距教學,我們再考量授課與其他活動改為遠距方式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2/25 課程介紹,生態學簡介,生態保育與外來種。播放這三則第一週短片,除課程介紹外,為本科目的科學基礎部分。
將本年度的修改部分,口頭說明。
  

2

3/4 外雙溪下游的洲美地區,近年變化快速 ,將播放:「外雙溪出水口」、「洲美十年」、「洲美五分港溪」、「洲美春耕忙」、「洲美稻熟了」等短片,時間允許則加播過去帶學生訪視的影片。   

3

3/11 士林發展歷史回顧之一,將播放:「士林新街老街」、「士林的記憶」、「歲月芝山岩」、「辛酸芝山岩」、「士林河濱公園上下集」等影集   

4

3/18 戶外教學:芝山岩   

5

3/25 1.芝山岩戶外訪視報告
2.特定議題討論:古蹟更新為重還是復舊為重-以惠濟宮為例
3.同時宣導分組種植校園鐵線蕨,於期末進行競賽。
4.小組探索報告說明
  

6

4/1 學術交流週,放假   

7

4/8 士林發展歷史回顧之二,將播放:「福德洋圳上下集」、「圓山水神社」、「外雙溪萬里追煤上下集」等影集。加播去年訪視的影片,裡面含有福德洋圳取水口改建的情形。   

8

4/15 戶外教學:福德洋圳   

9

4/22 1.訪視心得分享-福德洋圳
2.特定議題討論:東吳校園至婆婆橋需要親水計畫嗎?
  

10

4/29 外雙溪精華區:將播放至善路一二段的介紹影片,包括:「外雙溪精華區上中下集」、「雙溪公園與大王蓮」、「至善公園」、「至善園全紀錄」、「原住民公園」、「故宮一線遊」、「劍南路上好風光」、「漫步文間山」等影集。

東吳校園介紹,將播放:「東吳,我的家」、「東吳的自然環境」、「東吳的小精靈-蕈類」、「東吳烏秋成長記事」、「藍鵲育雛,行人小心」等影集。
  

11

5/6 戶外教學:劍南路一帶與煤礦   

12

5/13 訪視心得分享:劍南路一帶與煤礦,
特定議題討論:外雙溪煤礦遺跡需要保護嗎?
  

13

5/20 外雙溪上游與源頭段介紹,將播放:「外雙溪水庫與釣蝦場」、「碧溪橋與神秘角落」、「楓林橋與附近景色」、「外雙溪上游的地質」、「聖人瀑布與天溪園」、「坪頂古圳與張賴古厝」、「平等新圳與內雙溪楓紅」、走頭走尾登峰圳」等影集   

14

5/27 平等里與菁礐溪介紹,將播放:「涓絲瀑布與菁礐溪上游」、「儷人瀑布與百年古圳」、「菁礐溪下游與大梯田」、「平等里與登峰圳」、「平等里上新圳與舊圳」、「平等里櫻花開」、「平等里彩色水稻田」等影集。   

15

6/3 端午節放假   

16

6/10 分組探索進度報告
剩餘的時間,加播放:「狂風暴雨外雙溪」、「外雙溪小鳥」、「外雙溪追尋螢火蟲」、「黑冠麻鷺喜歡東吳」等影集。
  

17

6/17 1.外雙溪環境與生態競賽活動
2.種植鐵線蕨成果競賽
分組探索報告成果分享
  

18

6/24 彈性上課,上傳所有作業截止,計算學期成績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 15%各上課時段出席情形,使用即時的線上測驗或紙本小測驗的方式進行,瞭解同學上課和學習的狀況。
分組作業450%各小組組員的貢獻度由組長評比,各小組的成績X貢獻度為該成員報告成績。
小組作業包括:
1.專題探索。進度報告5%,成果報告30%
2.訪視報告 5%
3.正反議題討論 5%
4.競賽成績:種植鐵線蕨競賽 5%
線上測驗1025%閱讀完本科目所準備的影音教材後,到moodle回應線上測驗。
自我考評110%自我考評在本課的學習成果,1-3分,8-10分者,需要敘明理由。如果因為打9-10分,使得總分從不及格變為及格者,統統以7分計算。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一五六節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M202 EMAIL:wonghc@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28819471轉6852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http://163.14.19.13/MIB/wong/
其他 Others:http://blog.xuite.net/wonghc70/wretch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